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虎夫耶

虎夫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虎夫耶”、“胡夫耶”。系阿拉伯语,意为“隐藏”、“低念”,或称“低念派”。据说该派源于中亚的苏非派乃格什板顶耶,于康熙初年由一个被称为“阿印科”(维吾尔语“月儿泉”之意)的修士传入新疆,再传入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约有21个支系,即“花寺”、“穆夫捉”、“毕家场”、“鲜门”、“临洮”、两个“刘门”、“胡门”、“北庄”、“洪门”、“疯门”、“崖头”、“高赵家”、“丁门”、“通贵”、“明月堂”、“文泉堂”、“凉州庄”、“碱沟井”、“法门”、“撒拉教”。人数约100万余,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河州、兰州、秦州,青海的循化、化隆、西宁和宁夏的银川、同心、西海固地区以及新疆、云南等地。清末依赫瓦尼创教后,不少人改信,加之历次参加反清起义,惨遭镇压,日趋衰落。该派特点是:教乘、道乘二者蒹重,既重视伊斯兰教之教乘功课,也重视道乘方面之修持。认为教是道的基础,道是教的最高阶段,二者皆是接续“真主”的不可互缺的阶梯。在信仰和教乘修持上,与格迪木(老教)相同,故与格迪木统称“老教”。其道乘修持主张遵循“闹中静”之办法,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修道功课是默念或低念“迪克尔”(赞词或“记主词”)。教职人员分三级:最高级为“穆勒斯德”(得道者,即导师)或称阿訇,俗称“老人家”;次一级为“海里凡”(布道者,即替位人,为导师之高足弟子);再次为“穆勒得”(寻道者,追随者),即徒弟,是前二级之忠实信徒。其各分支又有细微之特点。前二级去世后,信徒们给修拱北(阿拉伯语,陵墓之意),视为圣墓,为信徒崇拜和拜谒,并视每年忌日之纪念活动为“干尔麦里”(即功课)。阿訇和海里凡,只在清真寺里进行教乘修持。实行教主集权制,委任海里凡主持教区教务。

猜你喜欢

  • 东察合台汗国

    元末明初,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成。在蒙古各部军事贵族的长期混战中,察合台汗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巴鲁剌思和※朵豁剌惕两大※异密(首领、统治者、军事长官)势力。1346年河中地区(阿姆、锡尔两河之间地)

  • 新疆乡土志稿

    书名。清代末年巨国柱等撰。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内共刊乡土志44四种。其中有镇迪道14种:迪化县、阜康县、孚远县、奇台县、昌吉县(二)、绥来

  • 斡赤斤

    ①又作斡惕赤斤、斡辰、斡真、窝真。蒙古语音译,意为“灶君”,指幼子。古代蒙古人习俗,正妻所生幼子婚后仍留于双亲身边,并继承父亲的主要遗产。由于幼子是家中炉灶之守护者,亦即帐幕的主人,故被称为斡赤斤(灶

  • 尼隆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 铎罗望

    唐代六诏之一浪穹诏王。乌蛮。※丰时之孙。父时罗铎死,继位,受唐封为浪穹州刺史。南诏攻其地,抗拒之,经数战兵败,率其部落退保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改称剑浪。卒,子望偏立。参见“浪穹诏”(1944页)。

  • 乌浒水

    见“妫水”(1261页)。

  • 杨福萃

    清朝将领。字集五,号小泉。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自幼好读书,有计谋胆略。咸丰年间(1851—1861),招募兵勇防卫乡里。后应杨玉科之聘管理七属(五府二厅)总局,随带练丁。后因征战受挫,退居四川会理。曾

  • 朵儿必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朵儿必河、恨古河等处女真首领官夫答兰等81人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任官夫答兰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左侧阿姆贡河支流噶尔毕

  • 潘州

    渤海王国置。《辽史·地理志》作沈州。为定理府所辖2州之一。领沈水、安定、保山、能利4县。州治故址无考。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迁居辽沈州(州治在今辽宁沈阳市老城区)。

  • 汉且兰县故地考

    贵州古地考证。1篇。清莫与俦(1762—1841,字犹人,贵州独山人,布依族)撰。内容详考汉且兰县的建置沿革及今地(在布依族地区)。为研究贵州古地及布依族先民社会历史的参考资料。有《贞定先生遗集》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