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京

西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定都洛阳,因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汉都城,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隋、唐(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至上元元年即760年一度改称中京,以凤翔曾为两京失陷时唐肃宗驻地,升凤翔为府,建号西京)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我国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模仿中原王朝或有东京、西京之置,或有五京之设。 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设。地本高句丽中心地区,在渤海国境西南,因名。故址大多认为在今吉林浑江市临江镇,一说在临江镇西南鸭绿江旁葫芦套村对岸的长城里。所设地方行政机构曰鸭渌府。渤海国亡后废。②※南诏国寻阁劝为王时(808—809),以拓东城(在今云南昆明市旧城南门外)为东京,以王城阳苴咩城(在今云南大理县)在其西,称西京。世隆称帝(公元859年)后,改称中都。 ③沙陀族李存勖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灭后梁称帝于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市),遂以其称帝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为西京,魏州为东京,镇州(今河北正定县)为北都。同年十一月,废镇州北都之称,仍称镇州;太原府废西京之称,称北都;复唐旧制,以永平军(治今陕西西安市)为西都(西京)。 ④沙陀族石敬瑭,依靠契丹贵族于后唐清泰三年(936)灭后唐,建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于天福三年自东都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迁都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以方位遂称开封府为东京,废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西京之称,以河南府为西京,其名历经后汉、后周至北宋不改。 ⑤契丹国五京之一。辽重熙十三年(1044)置。在此之前,辽已有上京、东京、南京、中京之设,是年,辽兴宗以云州大同府治所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升为西京,辽五京之制方备。其地在北魏时一度(398—494)为都城,辽时为西部重镇,非亲王不得主之,故升为西京。辽西京道治所设此。城方圆20里,门4。 ⑥金五京之一。金承辽旧,仍以辽西京为西京。天会三年(1125),金太宗在此建金太祖原庙。大定五年(1165),金世宗在此建宫室。金西京路治所亦设此,先后于此置西京路兵马都部署司、西京路都总管府和留守司。所设地方行政机构仍曰大同府。金亡,元初仍称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单称大同,相沿至今。现存辽清宁八年(1062)所建上、下华严寺,该寺打破一般佛寺坐北朝南惯例,坐西向东,体现了草原民族屋门皆向东,“如车帐之法”的特点,1961年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猜你喜欢

  • 亦都护城

    见“高昌故城”(1918页)。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先世源流

    佛教传说的哲布尊丹巴十五位先世。其说出自第五世达赖喇嘛。顺治七年(1650),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次子札那巴札尔进藏修习佛经,改宗格鲁派(黄教),第五世达赖喇嘛授予“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称号,

  • 贡桑珠尔默特

    ?—1876清代蒙古族王公。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囊都布苏咙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受命袭父爵。咸丰二年(1852),以铁完库里和卓等窜扰天山南路卡伦,偕内外札萨克汗、

  • 刀光焕

    清代云南土官。傣族。任威远州(治今云南景谷县)知州。雍正元年(1723),新平(治今云南新平)境内各族头人相仇杀,彝族头人普有才聚众攻元江,遭清军镇压,经威远,入车里,继遭清军追击,遁去。二年,普洱知

  • 鄂吉

    亦称“乌吉乌纲”。景颇语音译,意为“拉牛”。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因某一纠纷引起的家族与家族、村寨与村寨及至“山官”辖区之间的武装抢牛事件的泛称。汉称“拉事”。大多因人命、杀伤牲畜、盗窃及债务与婚姻

  • 杨干贞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义宁国君主。一作杨干真。白蛮(白族先民)大姓。和村(在今云南宾川县)人。《南诏野史》传其为南诏王隆舜私生子,其母带孕适渔人杨氏,故为杨氏子。长仕郑氏大长和国,官至剑川(胡蔚本《南诏野

  • 清水河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明置东胜卫千户所。清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六年(1741)隶山西归绥道。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 天峰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蒙古语称“腾格日乌拉”。属大兴安岭余脉,故称小兴安岭。其山又分东西两部分,隔河相望。东山海拔1150米,东西走向,方圆约10公里,天然形成一个隘口。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西

  • 纳哈滚

    傣语音译,意为“家族田”。系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残留的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时期的古老耕地制度,迄至解放初期部分傣族地区仍有所保留。传说是由同一个祖先的分支传递继承下来的,属村寨内各个家族集体占有,不

  • 吐捽

    即“大对卢”(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