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管辖四十族

西宁管辖四十族

清中叶以前青海西南藏族部落总称。一称青海所属四十司、阿里克等四十族。即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克拉尔济族、克典巴族、隆布族、上隆布族、扎武族、上扎武族、下扎武族、扎武班右(当作“石”)族、上阿拉克硕族、下阿拉克硕族、上隆坝族、下隆坝族,苏尔莽族,白利族、哈尔受族,登坡格尔吉族、下格尔吉族、格尔吉族、巴彦南称族、南称桑巴尔族、南称隆冬族、南称卓达尔族、吹冷多拉族、固察族、称多族、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一作觉巴拉族)、拉布库克住牧喇嘛(一作拉布族)。内设千户1员,百户及独立百长39员。辖8443户,32396人。初定每年会盟一次,三年后改隔年会盟一次。乾隆二年(1737),复定隔二年会盟一次。西宁办事大臣会同镇台派委员弁莅盟,并催收马贡,清理积讼。百户岁贡马1匹,折银8两。不足百户者,按户计算,每户征银8分。因觉巴拉、拉布库克二族74户,一递文差,一司济度,准免纳贡。余38族8369户,岁纳银669两5钱2分。多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通行藏语。信仰喇嘛教红、黄、白三教派。道光(1821—1850)初年以后,因形势改变,各族组合有重大变化。阿里克族部分迁往海北祁连县,部分迁居同德一带。阿萨克、克列玉、克阿永、克叶尔济、克拉尔济、克典巴、多伦厄托克安图并为安冲族(又称安图族)。上隆布、隆布并为迭达族。哈尔受并入扎武。上阿克硕、吹灵多拉并入下阿拉克硕,称拉秀族。噶尔布因属民亡佚而消失。白利族迁居西藏。觉巴拉、拉布库克分别升为百户部落。玉树族分化出鸦拉、总举、将赛、戎模四个百户。上、下隆坝(中坝)分化出中隆坝(中中坝)。蒙古尔津分出竹节百户。洞巴百户并入囊谦千户,成为其直属百户。以是始有※“玉树二十五族”之称。今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现有人口192912人(1982)。

猜你喜欢

  • 格尔巴

    藏语音译,亦作“古扎”,意为“私有者”或“上等贵体”,指世俗贵族,即官家等级。原西藏地方政府世袭官吏,占有一定土地和农奴,享有庄园,不向政府交付大笔税务,在自己的庄园向农民征收差税,是一特权阶级。

  •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

  • 丹津班珠尔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又称丹津班珠尔多仁。藏族。出身西藏大世家,※康济鼐侄,多仁班智达之子,妻为八世达赖之妹。任噶伦。乾隆五十三年(1788),照其他噶伦例,赏给“札萨克”名号。同年,廓尔喀(今尼泊尔

  • 满珠习礼

    ?-1672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多罗郡王※色布腾从弟。初附属喀尔喀,天聪二年(1628),随叔父色特尔归服后金。七年(1633),向后金贡驼马。八年,随后金军

  • 多尔济色布腾

    ?—173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噶尔丹策零同曾祖兄弟,清札萨克辅国公丹济拉长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袭父爵。五十四年(1715),因准军侵掠哈密,奉命率兵驻杭爱山,抚降贡楚克臧布

  • 达鲁古

    见“达卢骨部”(731页)。

  • 宁蒗普米族反土司斗争

    1936年冬月二十三日,木里东尼武装土匪袭击宁蒗,抢掠财物和牲畜,因土司和总管视而不问,拖其、托甸等村群众在普米族伙头的组织下,并发动永宁二十四官属内的普米、纳西等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攻破土司衙门和

  • 常德

    ①清朝将领。索伦人。姓乌札氏。隶布特哈正红旗。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作战勇敢赏花翎。嘉庆元年(1796),从副都统乌尔图那逊,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赐号廓尔察巴图鲁。道光十三年(

  • 长秃

    明代蒙古朵颜卫领主。成吉思汗部将※者勒蔑(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革兰台第八子。初部众300余,居界岭口(在今河北长城东段)塞北,受明封都指挥佥事。嘉靖(1522—1566)中,中,屡与察哈

  • 上谕八旗

    书名。亦名《雍正上谕八旗》。雍正九年(1731)果亲王允礼等人奉敕撰。13卷,满汉合璧本20册,汉文本13册。初将五年(1727)以前谕旨初纂成帙,后又两次汇辑,乾隆初年刊刻成书。收录康熙六十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