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祖德赞赞普愿文

赤祖德赞赞普愿文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8号卷子。此为残卷,共33行。经比勘,其内容与《达磨赞普愿文》相同,在文字上仅极个别的字形及断句的音节符号有微小差别。在对勘中,发现此愿文之起首,正是达磨赞普愿文第21行末句:“我等亦”。此33行愿文均同于达磨赞普愿文21至50行愿文,两者之区别,仅是将“赞普乌东甸”全部依次改为“赤祖德赞赞普”;卷末尾无汉字“赞普愿文”4字。从愿文可知敦煌代赞普举行发愿功德法会之事,早在赞普赤德赞时(公元815—836年在位)业已有之。发愿文如除灾、礼佛、求法、建寺、供施以及祈求佛保佑赞普长寿、国泰民安等等愿望,均已拟就一套例行的固定发愿文,只要改动主要发愿者的名字即可。此卷与《达磨赞普愿文》,为吐蕃遗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古藏语及吐蕃宗教信仰,特别是吐蕃王室对佛教的政策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表明敦煌佛教界在吐蕃占领期间享有重要地位。愿文内容参见“达磨赞普愿文”(739页)。

猜你喜欢

  • 硕通

    清朝将领。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人。乾隆二十年(1755)附清。二十二年(1757),随清军征阿睦尔撤纳,以功获卓哩克图巴图鲁号,授二等侍卫。二十五年(1760),受命徙居伊犁,统辖自哈萨克、布鲁特(今柯

  • 忽鲁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忽鲁”为“统领”之意,“勃极烈”意为“官长”,合为“统领官”、“统帅”、“将军”之意。《金史·国语解》谓:“统领官之称。”阿骨打建国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

  • 阿勒根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阿里根、阿里侃、斡里根。居纳邻河(今吉林省境拉林河)、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县北)梅黑河、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长城以内

  • 姚兴

    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二代国君。字子略。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人。※姚苌长子。后秦建初元年(386),父称帝,立为太子,镇守长安。建初八年(393),父死,即位,称大将军,以尹纬为长

  • 永邵卜大成台吉

    ?—1596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领主。又称恩克跌儿歹成台吉、瓦剌它卜囊,简称永邵卜。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博迪达喇长子。父卒,继领永谢布万户,驻牧于大青山北面。隆庆五年(1571),明

  • 瑞甸义塾

    延边地区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1906年由李相高、王昌东(朴茂林)等创设于今吉林省龙井市。以其为中心集结起来的反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到各地设立私立学校,如昌东、光成、明东、正东等讲习所,开展民族

  • 砍牛尾巴

    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把木鼓房供过的旧人头骨送至鬼林安放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当地较大的宗教活动之一,各个村寨每年举行,次数不等,一般是在阳历十月至来年四五月间进行,通常在献牛户房前举祭。开祭时,由巫师牵

  • 实行月刊

    刊物名。内蒙古绥远地区屯垦督办办事处于1931年4月15日创办。铅印,32开。原为绥远第七十师刊物,初为半月刊,后为屯垦督办办事处机关刊物,改为月刊。社址设在绥远新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街。内容有时

  •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碑刻。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大云寺内。碑高2.5米,宽0.9米。碑文两面,阳刻西夏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8行,行65字;阴刻汉文,碑额篆书,正文楷书26行,行70

  • 田舜年

    约1639—1706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绍初,号九峰。土家族。容美(治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甘霖子。初受吴三桂“承恩伯”之敕封,后附清,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屡应调从征,著有劳绩。习经史,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