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赫哲喀喇

赫哲喀喇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黑哲喀喇。因其男子皆剃发,又有薙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位置不尽相同,大体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以下的黑龙江两岸及松花江下游至伯力和乌苏里江附近地区。天命年间(1616—1626)努尔哈赤遣将招服之东海萨哈连部、音达珲塔库喇喇路、诺罗路、锡喇忻路,皆属此喀喇。参见“赫哲族”。

猜你喜欢

  • 芒山之战

    又作邙山之战。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的一次战役。※芒山,又作邙山,在今河南永成县东北,其南8里为砀山,形势险要。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543)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慎(字仲密)据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

  • 雉葛王

    即“烽上王”(2106页)。

  • 皮山国

    西域古国名。又作蒲山。玉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约有户500,口3500,胜兵500。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1人。居民以农为主。宣帝神爵三

  • 张格尔

    1790—182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

  • 库页

    见“苦夷”(1330页)。

  • 至正造火铳

    热兵器之一。蒙古军队使用的火铳。铳部刻有“至正辛卯”(即至正十一年,1351)和“天山”等铭文。火铳长43.5厘米,铳口直径3厘米,重4.75公斤。这支火铳重量较轻,管身较长,因此穿甲能力比较强,适用

  • 李大信

    宋代党项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部将。宋雍熙元年(984),随继迁据夏州地斤泽自立抗宋。九月,被宋将尹宪、曹光实袭击出逃。二年,随继迁等赴银州向宋都巡检使曹光实诈降,设伏诱杀曹光实,

  • 潘名德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

  • 长白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自治县所在地长白镇。辖域周围70余里。东界吉林延吉府,西接吉林濛江州,南界朝鲜,北邻吉林桦甸、敦化二县。汉属扶余、挹娄地。

  • 视连

    349—390晋代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碎奚子。自幼廉慎有志性。晋太元元年(376),父忧死,嗣立。为悼念其父,不饮酒不畋猎达7年,并委政事于将臣。以直接受西秦威胁,于太元十五年(390)向西秦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