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

爵名。清代宗室中爵位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名。分一、二、三等。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列第八。顺治十年(1653),增定封爵为十二等,此爵位次退居第十。乾隆十三年(1748),终定封爵为十四等,退居第十二位。三十九年(1774)定此爵属恩封(皇室内亲贤受封)者,即以其袭次递降,至奉恩将军为止,世袭罔替;又定奉恩辅国公(爵次第八)应予降袭者,依其袭次递降至一等辅国将军为止,即以此爵世袭不降。此爵属功封(军功劳绩等受封)者,如乾隆四十三年以巽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六世孙福色铿额,封为一等辅国将军,世袭罔替。辅国将军正妻,以封夫人(顺治十七年定:封爵中第四爵※长子至此爵,其妻俱封夫人)。此爵缺出,例以其夫人所生一子依例办袭。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余子,概封三等奉国将军。授封前,常例考以满语、马步射,名曰考封。

猜你喜欢

  • 罗子国

    见“罗”(1414页)。

  • 杨朵儿只

    1279—1320元朝大臣。唐兀人。少孤,初事仁宗於藩邸,甚为倚重。大德十一年(1307),从迁至怀孟。同年,成宗逝,仁宗闻朝廷有变,将北返,令其与李孟先抵京师与丞相哈刺哈孙定议谋迎海山。武宗即位,以

  • 邪米思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苏莫遮

    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一带。又名浑脱舞。苏莫遮(同音异译有苏摩遮、苏幕遮、飒磨遮等)、浑脱,系用黑羊毛制成的一种毡帽,因舞蹈者所戴而得名。并有“苏莫遮”乐曲。其形式多样,有成群结队的大型音乐舞蹈,旗鼓

  • 前秦惠武帝

    见“苻洪”(1341页)。

  • 马扒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中基督教传教士。为专业神职人员,由教会任免,领取薪俸,专门负责讲经传教工作。大多为外国传教士一手培养的贫苦子弟和孤儿。基督教于1913年传入滇西北怒江傈傈族聚居区,在当地分设教区、建

  • 朵仁

    见“噶锡哇”(2501页)。

  • 提伦

    十六国时期鲜卑首领之一。见“密贵”。(2122页)。

  • 卡依奇库达

    新疆柯尔克孜族旧婚俗之一,意谓“换亲”。柯尔克孜人订婚,一般都讲求下聘礼,计以9头牲畜(一般是1峰骆驼、4匹马、4头牛)或9件财物为重礼。家境贫寒者,无力交付厚礼,便相互换亲,将自家女儿嫁与对方为儿媳

  • 回部

    清朝使用的民族称谓。指维吾尔族。清代称维族为“缠回”,故称其部落、部族为“回部”。如“吐鲁番回部”和“哈密回部”。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又称新疆南部八城维族为“天山南路回部”,统称维吾尔族为“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