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政王

辅政王

清代对赞襄政务之亲王的封号。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太宗皇太极猝卒,年仅6岁的皇九子世祖福临即位,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理国政,是谓辅政王。寻睿王专擅而大权独揽,称摄政王;而郑王在顺治四年(1647)七月罢免前,仍称辅政叔王。四年,又以和硕豫亲王多铎册封为辅政叔王。至六年春逝世止。八年(1651),福临亲政,郑王凡有建言,辄嘉纳,亦仍属辅政王。咸丰(1851—1861)末,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虽有顾命之名,但无赞襄之实。同治光绪(1862—1908)间,辍赞襄。

猜你喜欢

  • 南京三司使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南京道(治所在今北京)财政。置官有:三司使、知三司使事、知三司事、三司副使、同知三司使事等。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契丹三司与中原不同,不主全国

  • 彭志显

    明代湖广保靖州(治今湖南保靖县)土官。土家族。大喇巡检司土舍※彭惠子。承袭大喇巡检司土舍,协理司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应调随征浙江倭寇。次年,追剿倭寇至淮安梅口,纵火焚倭舟,获大胜,为国立功,

  •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

  • 贯酸斋

    见“贯云石”(1559页)。

  • 那逊兰保

    1801—1873清代蒙古族女诗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字莲友。4岁随父母入京,7岁入私塾,12岁能诗赋,15岁通五经,17岁嫁于清宗室和硕肃亲王豪恪之子恒恩。在师尊归真道人教导下,对诗歌有

  • 慈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慈爽主礼”,即掌管内外各种礼节及仪式等,类似中央王朝的礼部。主官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任。

  • 熟黎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海南)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傍,号为黎人,内为生黎,外为熟黎”。指居处接近汉族地区,较早接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不少能半通汉语,时出与汉人互市,先后归属

  • 贺拔焉过儿

    见“贺拔仁”(1777页)。

  • 赵川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即赵州(今云南大理市凤仪镇)。境内“白蛮”大族有王、杨、李、赵4姓。系南诏王直接统治地区。参见“十睑”(8页)。

  • 思州宣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