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政王

辅政王

清代对赞襄政务之亲王的封号。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太宗皇太极猝卒,年仅6岁的皇九子世祖福临即位,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理国政,是谓辅政王。寻睿王专擅而大权独揽,称摄政王;而郑王在顺治四年(1647)七月罢免前,仍称辅政叔王。四年,又以和硕豫亲王多铎册封为辅政叔王。至六年春逝世止。八年(1651),福临亲政,郑王凡有建言,辄嘉纳,亦仍属辅政王。咸丰(1851—1861)末,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虽有顾命之名,但无赞襄之实。同治光绪(1862—1908)间,辍赞襄。

猜你喜欢

  • 达玛仁钦

    1364—1432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藏族。初为仁达哇第子,擅长辩证。约明洪武三十年(1397),拜宗喀巴为师,参与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协助建立甘丹寺。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圆寂,以法衣及头

  • 密儿纪

    见“蔑儿乞”(2442页)。

  • 慕容镇

    十六国时期后燕、南燕将领。鲜卑慕容氏。初拜中垒将军,封桂林王。后燕建兴七年(392),从慕容垂败翟钊,迫钊走长子(今山西长子南)。南燕建平五年(404),奉慕容德命,充前锋随大都督慕容钟征桓玄,旋以德

  • 怯绿连河

    河名。又作“客鲁涟沐涟”、“怯绿怜河”、“怯吕连河”、“卢朐河”、“龙居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与斡难河(今鄂嫩河)、土兀刺河(今土拉河)同被蒙古部人视为“祖宗肇基之地”。1229年,元太宗窝阔

  • 曹本贵州通志

    即“康熙前贵州通志”(2103页)。

  • 西至哈至

    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该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其地名说法不一:一说从语音上分析,可能是“西州火州”或“西州和州”的音转,西州是地区名称,火州或和州即高昌城(今新疆吐

  • 几何印纹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族先人陶器纹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文化特征之一。花纹大多用陶印模捺印或拍印而成,有方格、曲尺、圆圈、米字、人字、之字、平行直线、回字、波浪、筐篮等等图案。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古越人居住的广大

  • 绥远和平解放

    全国第一个和平解放的省。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绥远省参议会议长张钦为首的“绥远和平促进会”与绥远省主席董其武主张与绥蒙政府和谈,解放绥远。周恩来派傅作义部

  • 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

    元代管理西藏地方重要历史文献。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萨班,藏语意为“萨迦大师”,名公哥坚藏(又作衮噶坚赞,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教派五位祖师之四

  • 迦当派

    见“噶当派”(24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