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伦春语

鄂伦春语

我国鄂伦春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和塔河、呼玛、逊克、嘉荫等县。鄂伦春多半聚居。聚居地区的鄂伦春族大部分都使用本民族语言,但城镇和一些乡村的青少年已逐渐使用汉语,少部分和达斡尔族杂居的地区则使用达斡尔语。使用人口约2000人。鄂伦春语内部比较一致,但各地区语言都有一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为甘奎话、托河话(以上在自治旗),库玛尔话(在塔河、呼玛县)毕拉尔话(在逊克县)。鄂伦春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鄂伦春语有18个元音,19个辅音。在元音系统里,单元音占优势。复元音只出现在借词里。元音分长短。依据元音和谐的情况可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两类。在一个词里只出现同性属的元音。元音在唇状上也要求一定的和谐。这种和谐规律也扩展到附加成份的元音。辅音系统简单,只有个别音不能在词首出现。能在词末出现的辅音比较多。辅音结合时产生大量同化现象,其中逆同化现象最丰富。表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纷繁。静词格形式多,而且其中几对格还兼表确定/非确定的语法意义。有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和反身领属附加成分,附加成份又整齐又对称,使用得很广泛。动词有表示人称的附加成分。对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类型和情态表达得细腻。被动态、使动态附加成分在语音形式上区别得开。动词的祈使形式还区分说话人希望动作要即时进行和说话人希望动作在做完某事以后再进行这样的两类。由于语法附加成分丰富,因此虚词相对地少。句子结构成分的次序是主语在谓语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前。句子结构里,结构成分之间往往出现互应关系,如主语和由动词充当的谓语,在人称和数上有互应关系;领属结构的两项之间在人称和数上也有互应关系。复句不大使用连词。主句和从句大都是靠位置(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语调来连接,另外则靠从句中的动词形动形式粘附的格附加成分,动词副动形式粘附的副动形式附加成分连接。鄂伦春语有丰富的表示狩猎文化的词语、反映本民族独特生活方式的词语也很有特色。用语音交替构成在意义上和词形上对称的对偶词数量比较多。新词的产生要靠在词根后粘附构词附加成分以及词素与词素的复合。新词术语多借自汉语,另外还有一些蒙古语、达斡尔语、满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傈僳族对村寨的统称。指为一群血亲关系相近的人们共同体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前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在家族联合基础上形成的村寨组织。村寨名称往往以自然环境的特征、某种植物或人们的活动情况而定。规模大小不等,大

  • 喀票

    清末及民国年间流通于喀什、和田两地区的货币。①指清末的老龙票(亦称老票)。 ②民国九年(1920)至二十一年(1932)新疆省财政厅印制发行的货币,面额有红钱四百文(合白银一两)、叁两、伍两(以上为主

  • 广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皇庆元年(1312),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曾孙阿儿剌氏木剌忽受封。哈班、阿鲁图、咬咬袭封。

  • 龙头冈

    古地名,一作羊头冈。在今北京市东南。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五月,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为晋军所围后,大燕皇帝刘守光遣骁将单廷珪率精兵万人出战,与晋将周德威战于此。击廷槃坠马,生擒之,置于军门。

  • 老斡

    即“石抹仲温”(455页)。

  • 罗卜藏衮布

    ①(?—1707)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衮布伊勒登长子。康熙四年(1665),与弟达尔玛达喇等率众附清,授二等台吉,赐马、牛、羊。二十一年(1682),父卒

  • 汪罕

    见“王罕”(201页)。

  • 于谐里

    见“乌古部”(332页)。

  • 挹娄故地

    汉至晋挹娄族所居之地。一作楼故地。与肃慎故地大致相同,约东至今日本海,西达黑龙江省境呼兰河流域和张广才岭,南到吉林省敦化县境,北有黑龙江流域。《新唐书·黑水靺鞨传》所言即指此。辽金至清

  • 库勒纳

    ?—170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康熙五年(1666),由监生任吏部笔帖式。八年(1669),授吏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经筵讲官、詹事府詹事。十九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