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遇乞
?—1043
西夏军事重臣,党项羌族。号“宁令”(大王)。景宗李元昊野利后之兄。西夏建国初与兄野利旺荣分掌左右厢兵马,驻天都山,称“天都大王”。善用兵,有谋略,统领以善战著称的“山界”(横山地区)兵对宋朝作战,屡立战功,被宋边将视为心腹之患。宋朝屡派人行刺未成,宋将种世衡知其与李元昊及其乳母不和,又诱其侍卫之子苏吃曩盗得元昊所赐宝刀,作为其叛夏投宋的信物,被元昊解除兵权,赐死。
西夏军事重臣,党项羌族。号“宁令”(大王)。景宗李元昊野利后之兄。西夏建国初与兄野利旺荣分掌左右厢兵马,驻天都山,称“天都大王”。善用兵,有谋略,统领以善战著称的“山界”(横山地区)兵对宋朝作战,屡立战功,被宋边将视为心腹之患。宋朝屡派人行刺未成,宋将种世衡知其与李元昊及其乳母不和,又诱其侍卫之子苏吃曩盗得元昊所赐宝刀,作为其叛夏投宋的信物,被元昊解除兵权,赐死。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元三年(1266),世祖忽必烈第四子那木罕(又作南木合)受封。
?—1362明开国前将领。字通甫,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回族。初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充先锋。渡江后,随诸将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拔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传说其祖先与藏族祖先为兄弟,向南迁移时,因路程遥远,粮食吃完,把写上文字的牛皮也吃掉,所以至今无文字。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
即“霍卓尔巴尔肯”(2549页)。
见“乌拉部”(334页)。
见“日连州”(291页)。
清代驻守北京的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俗称。共为24旗,原称24固山。顺治元年(1644),从征入关的八旗官兵,先后集中于都城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分旗镇守四方,据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相胜传统说
见“斡纳阿剌”(2427页)。
即“罗藏丹森讲索”(1424页)。
?—705唐朝大臣。河南人。一说为鲜卑房氏(屋引氏),一说其先世房乾本出清河房氏,晋初使鲜卑,留而不遣,后裔随北魏南迁。武则天掌政时,历怀州长史等职。长安四年(704)十月,任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