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侬语

阿侬语

我国怒族中自称阿侬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木古甲一带,使用人口1000左右。在国外,称怒语,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恩梅开江流域。中国境内阿侬语无方言差别,但缅甸境内则分4个方言。以木古甲阿侬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45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有卷舌塞音、鼻音和边音。鼻音、边音、擦音分清浊两套。有20个复辅音,分3类:一类是前喉塞与浊塞音、塞擦音、鼻音组成的复辅音10个,一类是唇音、舌根音和卷舌半元音组成的复辅音9个,再一类是三合复辅音1个。有10个单元音,16个复元音。复元音以后响的为主,共12个,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2个前响复元音和2个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4个鼻音和喉塞音均可作节尾辅音。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形态、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语法形式,用后缀表示。名词有人称领属范畴,在名词前加词头表示,仅有单数。数词、量词均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用疑问语素kha55构成代替各种不同对象的代词。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人称分一、二、三人称,数有单数、双数和多数,用形态变化表达。体有将行、进行、已行、曾行等类,均用在动词后加粘附性后缀表达。态有自动、使动、互动3种,自动用后缀表示,使动用前缀或辅音屈折变化表示,互动用前缀表示。式有祈使和命令,用加前后缀、词根屈折变化等手段综合表达。方向有向心、离心、向上、向下4种形式,均用后缀表示。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较丰富,有表示领属、施动、受动、工具、从由、处所、比较等类,另有一类定指助词,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构词词头有9个,不如独龙语丰富,复合词有并列、修饰、支配、表述等结构形式的。派生词以加前缀为主。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傈僳语,有少量白语和缅甸语借词。借词以音译方式为主。

猜你喜欢

  • 奴儿干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二年(1404)二月,奴儿干女真首领把剌答哈与忽剌温兀者卫诸首领来朝,明廷在其所居之地置卫,以把剌答哈、阿剌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卫治在今黑龙江下游与恒滚河(今阿姆贡河

  • 博贝密尔咱

    明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蒙古族。博尔济击特氏。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代孙。库缓次子。16世纪中叶,称卫拉特汗,为卫拉特蒙古诸部中第一个称汗者。

  • 德沁扎布

    ?—176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和硕亲王※善巴孙,达什敦多布次子。雍正十一年(1733),袭札萨克和硕亲王。乾隆十六年(1751),授所部副将军,寻授副盟长。十七年

  • 苏喇章京

    散官名。满语音译。“苏喇”意为“松散”,“章京”为“办事官员”。清代八旗内散骑郎等的满语称谓。①下五旗王府所置的散骑郎。顺治八年(1651)定,亲王。各设散骑郎4人,一等护卫6人等。雍正四年(1726

  • 沙鲁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元时为十三万户之一。明初沿袭元制,仍为万户。驻地在今西藏日喀则夏鲁。洪武三十年(1397),其万户列思巴端竹遣使入朝进贡。洪武帝赐银百两,文绮、帛各2疋,并赐其使人衣、钞等。后,

  • 盛世才

    1897—1970民国时期新疆地方军阀。字晋庸,辽宁开原人。汉族。早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1917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9年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国参加请愿

  • 依克唐阿

    ?—1899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扎拉里氏。初由马甲从征江南,咸丰七年(1857),因战功赏戴花翎。同治初参与镇压王洛七、王傻子等人反清斗争,赐号法什尚阿巴图鲁。八年(1869),授墨尔根城副都统

  • 沙纳哈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赖卜氏,世居齐克潭和洛地方。顺治六年(1649),从征大同叛镇姜瓖,奋勇先登克城,赐号“巴图鲁”,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九年(1652),加一拖沙喇哈番(云骑尉)。十四年

  • 紫城

    即“羊苴咩城”(890页)。

  • 石显

    见“乌林答石显”(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