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吾勒

阿吾勒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又译为阿乌尔、阿吾尔。指若干牧户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为“村庄”。既是氏族部落最基层组织,又是生产单位。与蒙古、柯尔克孜等族阿寅勒相似。一般由七八户至十几户牧民组成。解放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属组成;二是以部落氏族关系为基础组成;三是由不同氏族部落人员混合组成(大都是半农半牧者)。其经济基础是牧场名义上的公有和牲畜的私有,每一个阿吾勒,皆有自己的居住地和游牧地,一年四季逐水草,按一定路线迁徙游牧。内部存在传统互助关系,但贫富分化已明显。其头目称“阿吾勒巴斯”,一般由经验丰富并有威望之年长富有者担任,负责管理游牧群的生产和行政事务并协调各户之间关系。其名往往以阿吾勒巴斯名字称之。

猜你喜欢

  • 越喜靺鞨

    即“越喜部”(2191页)。

  • 同同

    1302—?元朝官员。字同初。蒙古人。玉速歹儿孙,玉速帖木儿子。元统元年(1333),状元及第,官至翰林待制、集贤院修撰。善作诗,杨维桢称其诗“多台阁体,无不假年,故其诗文鲜行于时”。有《和西湖竹枝词

  • 鲜卑

    古族名。东胡族一支。与※乌桓均为东胡部落联盟中之大部。秦末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败,联盟瓦解,余众分聚于两部。该部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是时始因

  • 领司奔

    明代乌思藏地名。“领司奔”,为“仁蚌宗”之异译,即今西藏仁布。永乐十四年(1416),明中央政府于其地置※领司奔寨行都指挥使司。参见(2076页)。

  • 扭达

    土族语音译,意为头饰。民和土族称为凤凰头。民国初年土族妇女的头饰。流行于今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分吐浑扭达(又记为托欢·扭达,汉语称干粮头,形似圆饼)、捺仁扭达(汉语称三叉头,形似三支箭)、适格

  • 乃竹万户府

    明代藏区地方官署名。洪武七年十二月(1375.1)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贡觉境。万户府设置等情况,史籍记载阙如。

  • 西土默特

    见“归化城土默特”(522页)。

  • 见“佐领”(1087页)。

  • 湘江

    见“湘水”(2277页)。

  • 九纵九扯

    贵州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包括黔西、大方等黔西北地区)彝族安氏土官宣慰司衙门的官制。据《水西土官制度略》载,九纵指自上而下的九等官,即更苴、穆魁、��魁、补木、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