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陕甘宁边区蒙古文化促进会

陕甘宁边区蒙古文化促进会

简称“蒙古文化促进会”。1940年在延安成立。吴玉章任会长,林伯渠、李富春、阿拉腾札布为理事。主要任务为团结蒙古民族抗日,主张实现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研究和介绍蒙古民族文化及革命事迹等。1941年曾举行成吉思汗纪念大会,朱德总司令在大会上讲话,称成吉思汗是民族英雄。该会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团结蒙古族群众起过积极作用。至抗日战争始结束。

猜你喜欢

  • 噶博读兑

    清四川甘孜土司。藏族。原为百户,封安抚司。宣统元年(1909),甘孜孔撒女土司央机携印潜逃,拿获革职后,他愿呈缴印信、号纸及所辖上、下官寨两所,并百姓寺院。后经川督赵尔丰奏请,准将土司印信、号纸呈缴甘

  • 大方彝汉双碑

    明代彝族文物。碑刻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彝文、汉文两块碑分开并立,彝文碑上刻彝文1922字,汉文碑上刻汉文2364字,是现今发现的镌刻彝文最多的碑石。

  • 养罕王

    ?—1495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作养罕丞相或太师。出身于绰罗斯家族。※也先汗曾孙,※克舍之子。成化二十二年(1486),父死,继太师位,统辖绰罗斯部,拥兵7000,驻扎把思阔(巴里坤)附近。次年,屡以

  • 曲律皇帝

    见“海山”(1935页)。

  •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俗称记功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石碑为两块,分立于呼和浩特崇福寺(小召)院内正殿前左右侧的两座亭子里,称御碑亭。每座碑亭有8根柱子,上盖八角瓦顶。碑立于基石上,高达3米余,

  • 海兰卫

    见“哈郎卫”(1635页)、“考郎卫”(686页)。

  • 洪台吉

    即“鸿台吉”(2117页)。

  • 赫图阿拉

    地名。一作黑图阿拉,黑秃阿喇,皆满语音译,意为“横岗”(一作“横甸”)。俗称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修筑,故址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在苏子河与二道河子会合处左岸)。汉魏

  • 马葆真

    1772—1826中国伊斯兰教北庄门宦创始人。经名豪木钗。甘肃东乡(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出身农民家庭。幼时在清真寺念经,后在河州城(今甘肃临夏)八坊老王寺攻读阿拉伯文,学识出众。初在东乡地

  • 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

    见“评皇券牒”(1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