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庙碑记
碑铭。清高宗弘历撰文,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立。碑存承德市须弥福寿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班禅六世罗桑贝丹意希奏请进京祝乾隆70寿辰。清朝为藉班禅之宗教影响,笼络蒙藏僧俗上层人物,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样式,于热河建庙,四十五年落成,命名为须弥福寿庙。碑文记建庙原委,系遵世祖为五世达赖进京建北黄寺前例,“上以扬历代致治保邦之谟烈,下以管列藩倾心向化之悃忱”。同年,班禅六世达承德祝寿,乾隆帝撰文立碑,以纪其事。
碑铭。清高宗弘历撰文,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立。碑存承德市须弥福寿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班禅六世罗桑贝丹意希奏请进京祝乾隆70寿辰。清朝为藉班禅之宗教影响,笼络蒙藏僧俗上层人物,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样式,于热河建庙,四十五年落成,命名为须弥福寿庙。碑文记建庙原委,系遵世祖为五世达赖进京建北黄寺前例,“上以扬历代致治保邦之谟烈,下以管列藩倾心向化之悃忱”。同年,班禅六世达承德祝寿,乾隆帝撰文立碑,以纪其事。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史学家※詹应鹏撰。本书乃汇辑群书中有关天方(今阿拉伯)诸国风俗、物产、寺宇、人情、气候及宗教之记述而成。早佚,今存有作者跋文1篇,写于崇祯九年(1636),收在清代回族经师刘智《天方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73—1175,凡3年。
见“班扎喇卫征”(1792页)。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
土族语音译。青海互助地区土族民间对歌曲调。因歌词以“唐德尔格玛”为衬词故名。系一种赞歌。相传最初用于赞颂自己的庄廓。后作为宴席曲和婚礼中的问答歌。结婚的头一天傍晚,通常由“纳什金”(娶亲人)在女家门口
即五代宋时曹氏归义军节度使。后梁乾化四年(914),曹仁贵取代敦煌国天王※张承奉。贞明三年(917),后梁改敦煌国为归义军,仁贵任归义军节度使,是为一世。六年(920),曹议金接任曹仁贵政权,同光二年
1872—1908清朝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满族,爱新觉罗氏。道光帝※旻宁孙,醇亲王奕譞次子。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称帝,时年4岁,由慈禧太后训政
裕固语称“杨恩开楞”。旧时裕固族婚俗。流行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等地区。女子长到15或17岁时,须举行戴头仪式(似成人礼)。父母事先请喇嘛根据姑娘的属相和生辰选择吉日良辰,一般在夏历腊月初八,天刚亮时
州名。原为邓至羌所据之地,并建邓至政权。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皆其所有。南北朝时地属吐谷浑,西魏废帝元钦(551—553年在位),逐吐谷浑,据有其地,置宁州,后改邓州,置邓宁郡。以邓
瑶语音译,意为“瑶人”。部分瑶族自称。他称“东山瑶”。分布在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零陵、道县。操“勉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