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食不兀勒札儿

食不兀勒札儿

蒙古族传统婚俗。出自《蒙古秘史》,《元史·太祖纪》作“饮布浑察儿”。“不兀勒札儿”或“布浑察儿”为蒙古语音译,意为“羊的喉颈”。加动词“食”或“饮”即为“吃羊喉颈肉”。因羊喉颈的筋骨肉坚韧、耐嚼,且不易分离,故许婚喜宴、成婚喜宴以及婚后三天都要吃羊喉颈肉,借以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经久不离或永不翻悔。亦成为许婚、成婚喜宴的代词。此俗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普遍流行,王罕、桑昆父子欲以许婚喜宴除掉宿敌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未遂。流传至今不衰,并加入许多新内容。有时女方亲友故意出难题,将羊喉颈煮个半生,或在椎骨中插入坚实的小木棍,使女婿掰不开骨节,如用刀子割开,则要罚酒。除了取其坚固不离之意,亦使婚宴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 司函长

    见“穿甲处”(1760页)。

  • 拓跋什翼犍

    320—376十六国时代国君主。号上洛公。鲜卑拓跋氏。※拓跋郁律次子。史称其“雄勇有智略”。东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兄拓跋翳槐嗣立后,受命率5千余户至襄国(后迁邺),质于后赵10年,颇受汉文化熏陶

  • 满冠正

    见“蒙古勒津”(2336页)。

  • 维西见闻纪

    书名。清代余庆远撰。1卷。作者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随兄游宦至云南丽江府维西厅(今维西县),以亲身目睹或采访并记成书,内容包括:气候、道路、夷人、物器4类。其中涉及纳西、藏、白、普米、傈僳、怒等

  • 元史本证

    书名。清汪辉祖撰。50卷。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作者生平有志于厘正《元史》事迹之舛阙,音读之歧异,不假旁书,仅凭《元史》本文前后互证,抉择异同,从而了解其中谬误,为之辨正,故名《本证》。本此校勘

  • 五峰寺

    土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北部湟中胜地五峰山上,以其形状似人的五指而得名。距县城约15公里。创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乾隆(1736—1795)年间,修建亭台楼阁,方丈殿宇

  • 牡帕密帕

    拉祜语音译。书名。云南省拉祜族民间文学代表作,著名长篇史诗。由《勐呆密呆》、《雅卜与乃卜》、《勐属密属》3部分组成。开篇铺叙天神“厄霞”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与万物,继而讲述雅卜与乃卜兄妹在狩猎采集的原始

  • 使鹿部

    清代对外兴安岭南、黑龙江北、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称呼。以驯鹿作乘载工具,故名。主要指今鄂伦春族的一支——奇勒尔人,据《黑龙江志稿》,居鄂伦春族分布区的东部,皆以狩猎为生。今居额尔古纳河

  • 巴笃礼

    见“巴笃理”(411页)。

  • 敖教勒

    祖先神。鄂温克语音译,“根子”、“祖先”之意。亦称“霍卓热”。今内蒙古阿荣旗鄂温克人旧时信奉的神之一。家家都供奉,逢年过节祭祀。鄂温克人传说,其祖先是被雷击死的,上身升天变成“保勒索浩勒合鲁勒”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