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元章

马元章

1853—1920

近代伊斯兰教经师。原籍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回族。字光烈,号祯祥,经名利雅顿丁,道号索底根俩·穆罕默德·努尔(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忠于安拉的人”)。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曾孙。以父马世麟参加咸同云南回民起义牺牲,遭清朝迫害,率弟侄等隐姓埋名,流寓南方各省。光绪(1875—1908)初年,返甘肃,努力振兴哲赫林耶。主张休养生息,消除积怨、团结友邻、搞好关系;又结交地方官吏,军界上层,以取得信任和支持,进而发展教育,创办20余所学校。深得回、汉民心,有“马善人”之称。并由于在光绪乙未河湟之变、庚子拳众之起、辛亥革命之役中,以融洽政教之关系,劝阻哲派不与当政者对立,而受到朝廷赏识,光绪帝赏给他亲书“寿”字中堂,袁世凯赠以一等“嘉禾”勋章等。使几遭覆亡之哲派得以复兴。在其去世前后,全国该派教徒达20万左右。聪明有智,通晓文史及阿拉伯文,为历代教主中所少见。著有《省己格言》、《道祖生平实录》、《鉴石训》、《道统论》等。亦工书画。

猜你喜欢

  • 杂户

    金代户类之一。明昌六年(1195),金章宗始命宰臣分别户民,凡※女真本户、汉户及契丹户之外的户口,统称为杂户。

  • 伊彻满洲

    清代满族两大部分之一的别称。又称新满洲。清代满族分为“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两种。“佛”满语意为“旧”;“伊彻”意为“新”,指新编入八旗者。与佛满洲有诸多区别:佛满洲随努尔哈赤、皇太极起兵,编旗较早,

  • 撞撞水

    见“土河”(63页)。

  • 高昌偰氏家传

    传记名。元欧阳玄(1273—1358)撰。玄字原功,号圭斋。浏阳人,延祐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参与修辽、金、宋史,为总裁官。记述偰氏的族属、兴起及元代的政绩。偰氏以居和林城(今蒙古哈尔和林)北之偰

  • 戴辣

    契丹语,意“烧甲”。契丹族对“小春节”(十月十五日)的称谓。每年十月,契丹五京进奉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各1万副,至十五日,将其堆垛,契丹皇帝率臣僚望祭木叶山(相传族源神地),奠酒,用契丹字书状一纸,

  • 尉拨

    北魏将领。代人。原为尉迟氏,后改今姓。初为太学生,后因从兖州刺史罗忸征战有功,获介休男爵。继受命进攻吐谷浑,获其众1000余落,抚其众300余落,以功晋为子爵。寻迁晋昌镇将。以绥怀边民有方,颇著劳绩,

  • 缅山

    见“庆云山”(879页)。

  • 析支羌

    古族名。羌人的一支。春秋前已分布于今青海东部积石山至贵德、河曲一带,又称河曲羌。其居地古称赐支,故汉代又称赐支羌。因古代汉文史籍中常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泛称戎羌,故亦称析支戎。汉以后不见记载。

  • 嘎辛达

    鄂伦春语音译,“嘎辛”,意为“村”、“屯”;“达”,意为“长”、“首领”或“头目”。一作嘎查达。鄂伦春族※“乌力楞”发展为地域公社后,一些地区的“乌力楞”或几个“乌力楞”,在清末民初曾一度有过嘎辛达,

  • 兴古郡

    古郡名。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分牂柯、建宁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北小维摩附近)。领县6。南朝宋移治漏卧县(今云南罗平县),齐移治西中县(今云南文山),梁末废。向为濮、僚、鸠等各族所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