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山族语言

高山族语言

我国台湾省高山族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包括20余种语言,现在尚使用的有13种,使用人口约30万。高山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高山族语言分为3个语组:(1)泰耶尔语组,分布在北部山地,南投、台中、苗栗、新竹、桃园、台北、宜兰、花莲等县的一部分地区。包括泰耶尔语、赛德语。(2)邹语组,分布在中部阿里山一带,嘉义与高雄两县接壤处。包括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3)排湾语组,分布在东南部山地及东海岸平原狭长地区,遍及高雄屏东、台东、花莲、南投等县。包括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萨斯特语、卑南语、邵语。此外,在台湾岛东南45俵的兰屿岛上居住着耶眉人,他们说的耶眉语和菲律宾共和国巴丹岛上的伊巴坦语,伊特巴亚脱、巴布产语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语言都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巴丹语支。现浦里的爱兰和四庄尚保存着巴则海语。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尚保存着噶玛兰语。克塔加兰语、法沃尔朗语、陶卡斯语、帕波拉语、西拉亚语、华尼亚语、雷朗语已经消亡。高山族语言的语音特点是只有单辅音,送气与不送气无音位区别。泰耶尔语组和排湾语组大多数语言有浊塞音。各语言大都有一套舌面和舌尖对立的音。耶眉语有,排湾语和鲁凯语有、,卑南语有t、、。各语言都有鼻音m、 n、和喉塞音ʔ。泰耶尔语组和阿眉斯语、排湾语、布农语、邵语有小舌塞音q。除布农语外都有舌尖颤音r。元音系统以i、e、a、u4个元音的居多,泰耶尔语组和排湾语组大多语言有半元音j、w。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或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声调无音位价值。高山族语言是多音节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中缀插在词根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一般在名词前加格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指示代词有近、中、远称,格形式;动词有态、时、体、式等形式。基本语序为:谓语在主语前,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宾语位于谓语之后,宾语可以位于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名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后,数词、形容词,指示代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状语位于谓语之前。补语位于谓语趋向动词之后。但各语言的情形也并不完全一致。各语言词汇差异很大,相互间同源词大都不超过30%。各语言中都有一部分借自汉语闽南话和日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突董

    唐代回纥汗国梅禄(大臣)。又作董突。回纥合骨咄录毗伽可汗顿莫贺叔父。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以“九姓胡”商人常冒回纥名,杂居京师,殖货纵暴,受德宗命率众归国,辎重甚盛,途至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

  • 宇文神举

    532—579北周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高祖普陵(一作晋陵)、曾祖求男、祖金殿、父显和,皆世代仕魏并显达。神举幼孤,及长,仪貌魁梧,志略英赡。宇文毓(557—560年在位)

  • 旺住外郎

    见“王忠”(201页)。

  • 苜蓿

    或作目蓿。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西域。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始将苜蓿移植于中国内地。时又称其为“光内草”或“连枝草”。

  • 仡伶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伶、伶僚、峒人。始见于宋代。分布在沅、靖及辰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与宋以前的骆越有渊源关系。《龙胜厅志》载:“伶与侗同”。《融县志》也称“侗即伶”。语言大体与今侗

  • 朵尔直班

    1314—1353元朝大臣。又译朵儿只班,字惟中。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七世孙,别理哥帖木儿之子。好读书,通汉文。初任宿卫、工部郎中。顺帝元统元年(1333),晋监察御史。数谏时政之策,主张振纲纪

  • 五板船

    清代东北宁古塔一带满族的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出现较早,《明一统志》卷89已有记载。其制为3舵,由5块木板拼造,结合部不用灰麻,钉以木,水渍则塞以青苔。一般载10余人。运行时,常有一人手持青苔以待,防备漏

  • 梅那国

    西夏国号。甘肃安西榆林窟第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民称谓minyak之对音。

  • 径路

    匈奴语音译。汉代匈奴人使用的一种青铜刀。《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引应劭语“径路,匈奴宝刀也。”一说源自西周初年周人使用的名为“轻吕”的短剑。汉元帝(前49—前33在位)初年,呼韩邪单于与汉使韩昌、张猛

  • 五溪

    汉武陵郡境内五条溪流总称,由今湖南沅江支流组成。五溪所指,各家不一。据《水经·沅水》载:“五溪谓雄溪、��溪、力溪、无溪、酉溪”;《汉纪》引《水经》则记为:雄、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