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鸢鞮

鸢鞮

春秋时白狄鼓氏酋长。亦作苑支。鼓氏为春秋时的“子国”,故亦称“鼓子”。周景王十八年(前527),晋正卿荀吴(中行穆子)率兵进击白狄鲜虞氏,并分兵包围鼓氏(在今河北晋县境)。鼓氏因外无鲜虞氏支援,内断粮草,食尽力竭而降,君臣被晋军掠入晋国。不久,被晋国释归鼓氏故土,安抚部众,意在阻止鼓民投靠鲜虞。二十四年(前521),因不堪晋国奴役,起兵反晋,投奔鲜虞氏。翌年,荀吴率晋军进行镇压,晋军武士乔装为粮商潜入,鼓都昔阳亭(在今河北晋县西北)失陷,再次被俘,鼓氏灭亡。

猜你喜欢

  • 伊克明安部

    蒙古部名。本厄鲁特蒙古辉特部,姓伊克明安。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准噶尔,兵败伊犁,该部首领巴桑台吉因与辉特部虽同姓,而非其族,率300户附清,封辅国公。后拒从辉特部叛清,被清廷迁至黑龙江富裕河

  • 香遍国

    见“乾陀罗”(1982页)。

  • 不落夫家

    壮、布依、侗、水、仫佬、毛难、黎、彝、苗、哈尼等族传统婚俗。亦名坐家。男女青年结婚时(再婚除外),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女方派新娘之姐妹、从姐妹、表姐妹等十至数十人为伴娘,举行婚礼后,在男方家中

  • 嘲稳部

    辽代部族名。辽兴盛后,归附于辽,成辽属部之一。辽置该部诸官职,属辽北面属国官。按辽制,凡属国、属都之官大者可封大王,小者置部节度使,命原部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此恩威兼制,以保柔远之道。辽兴宗重熙十

  • 沟里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都兰县东南部沟里藏族乡。东与兴海县以青根河为界,南接果洛州和玉树州,西邻香日德香加旗,北连日安藏族。为游牧部落。“沟里”藏语音译,意为“驼背人”,因最早部落头人为驼背者,故名。

  • 考汗

    傣语音译,意为“懒谷”。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一些傣族封建领主对怠工农奴采取的一种剥削手段。农奴对无偿为各级领主代耕极端反感,不仅耕作粗放,甚至把秧苗折断插入田里,产量往往很低。领主针对这种情况,以农奴份

  • 阿斯

    契丹语,又译作“阿思”、“阿厮”。《辽史·国语解》:“阿斯,宽大也。”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道宗※太和宫契丹语称“阿思斡鲁朵”。 ②宫卫下※石烈(相当

  • 尚思罗

    ?—842吐蕃国相。唐会昌二年(842)达磨赞普被臣下所杀,吐蕃诸王子争权交兵时驻守渭州为帅,与乘机欲自立赞普的落门川讨击使论恐热相对立,与论恐热战于薄寒山,兵败,集合苏毗、吐谷浑、羊同兵8万保洮河自

  • 随人箭丁

    参见“随丁”(2134页)。

  • 北帝岩

    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亦名“列宁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领袖※韦拔群到湖湘考察农民运动,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东兰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设在东兰县武篆乡拉甲山上的北帝岩。先后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