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黎语

黎语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崖县、东方县和陵水县;内部分为3个土语。杞方言的使用人口仅次于侾方言,主要分布在保亭县,琼中县、东方县和昌江县;内部分为3个土语。本地方言使用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白沙县;内部分为两个土语。美孚方言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在东方县东南部及县境内昌化江西岸一带。加茂方言使用人口少,主要分布在保亭县东部、陵水县西北部和琼中县的东南部。以侾方言乐东县保定村的话为代表:声母有32个,其中有一个是复辅音声母pl,其余31个都是单辅音声母。韵母有99个,其中单元音韵母6个,复元音韵母18个,带辅音韵尾的韵母75个。元音分长短。单元音韵母都是长的。有—a、—i、—u、—щ、—m、—n、—、—、—p、—t、—、—k12个韵尾。其中—和—其它方言没有,都分别并入—n和—t中。声调有6个,其中3个舒声调,调值是53、55、11: 3个促声调,其调值与舒声调的调值相同,为了便于吸收近代汉语海南话各方言都增加了一些声母和韵母;在一些知识分子的口语中,还增加了一个声调。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之后。名词中心语的定语,除数量词组在名词的前面外,都在中心语之后。由于借入汉语词语,也随之借入了汉语定语在名词中心词之前的词序。如:phu1 ni3(妇女)tu2zi:m1(主任)“妇女主任”。单音节词居多。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多音节单纯词比较少。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修饰式和附加式两种。由动宾式、联合式构成的合成词极少。汉语借词大部份是近代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方面的新词术语。古代借词数量少,且多是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常用的名词。这些词可以按照黎语的构词方式派生新词语。在同语族语言里,黎语与壮傣语支的关系比与侗水语支的关系更亲近一些。黎语是黎族民众的主要交际工具。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黎族中兼懂汉语的人正日益增多。在部份地区,也有少数黎族民众转用了汉语。

猜你喜欢

  • 白头山天池

    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上白头山巅之火山口湖。湖面海拔2155米,面积9.2平方公里。湖水由北部缺口闼门流出,为松花江的源头。满族统治者在《满洲源流考》中以此池为背景,依传说描述其始祖布库哩雍顺,是三仙女下

  • 纥奚部

    鲜卑部落名。《魏书》附其传于高车后。北魏初游牧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与纥突邻部世同部落,首领称“大人”、“长帅”。北魏登国五年(390),与纥突邻部、贺兰部同被拓跋珪击破于意辛山,大人

  • 京语

    我国京族使用的语言。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越族也称越南语为京语。在我国有1万多人使用京语,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和附近的若干岛屿上。内部比较一致,没有方言差别。京族大多会汉语,部

  • 芒部土知府

    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间(1264—1294)置芒部路,参用土官。明洪武十四年(1381),土官安兹归明。十六年,由云南所属划隶四川布政使司。是年,弟发绍赴京朝贡,授世袭土知府,后在京病卒,总兵官命己作

  • 黑车子鞑靼

    见“黑车子室韦”(第 页)。

  • 南方草木状

    风物志名。晋襄阳太守嵇含撰。3卷。记述岭南地区各种珍奇植物。撰者序云:“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最为奇,周秦以前无称焉。自汉武帝开拓封疆,搜求珍异,取其尤者充贡,中州之人,或昧其状,乃以所闻铨叙,有裨子

  • 芦笙

    苗族传统簧管乐器。又称六声、瓢笙。由笙管、笙斗和簧片构成。相传,原用单根芦苇管制成,后经多次演变,成为竹制3管、4管、6管。一说确定6管,源自苗族6个支系。笙管外侧开若干按音孔,6管分两排贯入木斗或葫

  • 刘洁

    ?—444北魏大臣。长乐信都人。一说先祖为匈奴独孤氏(刘氏)。乐陵太守、信都男刘提之子。力壮多智,袭父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典东部事。泰常七年(422),太武帝监国,与古弼等被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 卜答失里

    ①元文宗※图帖睦尔皇后。又译不答失里。弘吉剌氏。驸马鲁王琱阿不剌与鲁国公主桑哥剌吉之女。初从怀王图帖睦尔出居建康、江陵。文宗天历元年(1328),立为皇后。崇佛,出银助建大承天护圣寺,并受戒。至顺元年

  • 土都督同知

    官名。明朝授予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的职衔,秩从一品,地位仅次于土都督,参见“土都督”(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