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生卒】:714?—790?
【介绍】:
字文房,排行八。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州(今属安徽),长期居住洛阳(今属河南)。至德间进士及第,授长洲(今江苏吴江)尉,摄海盐(今属浙江)令。乾元元年(758)以事贬南巴(今广东电白东)尉。广德间,官殿中侍御史。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后迁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晚年流寓江淮间,约贞元六年(790)前后卒。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为中唐前期著名诗人,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他作诗众体皆工,尤擅五言,自许为“五言长城”。诗歌内容比较广泛,风格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卢文弨谓其“含情悱恻,吐辞委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刘随州文集题辞》)现存诗500余首。有《刘随州文集》行世。
【生卒】:?—约790
【介绍】:
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早年久居洛阳(今属河南),故自称洛阳人。排行八。生年一说神龙二年(706)或景龙三年(709),卒年一说建中元年(780)或贞元元年(785),误。开元二十一年(733)、天宝五年(746)前后累举进士不第。一说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误。安史乱起,避地吴中。至德二载(757),补授长洲尉。同年遭谤入狱,遇赦。乾元元年(758)摄海盐令。二年(759)谪南巴尉,重推后改量移再赴南巴。在吴中时,与李翰、张继、皇甫冉、独孤及等有交往酬和。上元元年(760)由南巴北归(一说该年始贬南巴,途中曾赠诗李白,误),从军于宣歙观察使幕,兵败滞留江南。永泰元年(765)前后在扬州。大历二年(767)重入长安,参与钱起、李嘉祐等与宰相元载等的唱和游宴。后漂泊湖湘,访元结于容州。五年(770)返吴中。闲居义兴。七年(772)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转运留后。八年(773)移使鄂州。加殿中侍御史。十年(775)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贬睦州司马。与严维、秦系、灵澈等吴越诗人交往酬和甚密。建中元年(780)至三年(782)官随州刺史。罢官后流寓洪州、苏州、扬州等地,与韦应物、梁肃等过从唱酬。约于贞元六年(790)卒,世称刘随州。为人刚而犯上,有吏干。上元、宝应中已有诗名,大历中为诗坛“巨擘”。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成就高于三人。论诗推崇“风骚”和“建安作”,自许为“五言长城”。其诗题材广泛,诸凡感遇书情、羁旅行役,边塞从军、怀古咏物,写景纪游、酬赠寄送,皆有涉及。诗中往往流露漂泊无成、横遭贬谪的哀愤,同时表现对社会动乱的忧伤、民生疾苦的关怀、酷吏天命的指斥,及从军报国、积极用世的热情或消极避世的思想。也有某些纯属应酬,叹老悲秋,甚至吹捧骄横藩镇的平庸之作。所作各体兼工,五言最多,五七律尤佳。以工秀细淡、富有情韵为主要特色。对中晚唐诗人影响较大。清卢文弨谓:“随州诗虽不及浣花翁(杜甫)之博大精深,然其含情悱恻,吐辞委宛,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刘随州文集题辞》)贺裳谓:“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载酒园诗话又编》)代表作《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送李中丞之襄州》、《从军六首》、《长沙过贾谊宅》、《听弹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都是传世名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长卿集》十卷。传世有《刘随州文集》十卷等。《全唐诗》存诗五卷,其中误收李穆等人诗。《全唐诗补编》重录一首。《全唐文》存文十二篇。为刘集编年校注者有储仲君、杨世明二种。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二,参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事迹考辨》、乔长阜《刘长卿生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