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观

李观

【介绍】:

①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华族子,李华曾称其诗。永泰二年(766)自楚州游吴,大历中官洛阳丞,九年(774)在湖州参加皎然颜真卿等人联唱。后官至监察御史。与字元宾之李观非同一人。《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联句诗1首。②(766—794)字元宾,行三十。郡望陇西(今属甘肃),寓于吴(今江苏苏州)。初应试不第,居京读书,与韩愈游梁肃门下。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欧阳詹崔群同榜登第,时人称为“龙虎榜”。又中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善古文,有辞采,长于记事说理,韩愈尝称之。有《李元宾文集》行世。《全唐诗》收诗4首。

【生卒】:766—794。一说759—788,误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元宾。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郡望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南)。排行三十。一说李华从子,误。十岁读书,十六能文,有壮心。十八岁再蒙乡荐。弱冠仗义敢言,推贤进士,上书于苏州刺史韦应物等代诉寒士小吏之不幸,向右补阙梁肃孟郊、崔弘礼。贞元五年(789)举进士。再试不利。七年(791)西游邠州,与李益等交往。八年(792)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东归觐省。九年(793)十一月赴长安就任。旋卒,时年二十九。与韩愈友善。工古文,时人谓与愈相上下,是推动古文运动的重要作者。《谒夫子庙文》等推尊孔子和儒道,为韩愈建立“道统”的先声。《报弟兑书》、《帖经日上侍郎书》等主张文贵天成,不可强高,“上不罔古,下不附今,直以意到为辞,辞迄成章”。所作有赋、记、铭、碑、祭、吊等,尤多书、论,陈述对政事、教化、文学等的见解,抒写失意不平的感情。陆希声称其文“尚于辞,故辞胜其理”,“不古不今,卓然自作一体。激扬发越,若丝竹中有金石声;每篇得意处,如健马在御,蹀蹀不能止”。但多用对偶,未能完全摆脱骈文的影响,熔铸之功又不够,不免意浅语枝,时见雕琢艰涩之迹。代表作《上宰相安边书》、《项籍碑铭并序》、《邠宁庆三州节度飨军记》、《吊韩弇没胡中文》等,为唐文传世名篇。亦能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高古奥逸主孟云卿之“升堂”。《赠冯宿》、《宿裴友书斋》较好。其遗文,唐末陆希声辑为《李观文集》三卷,并作序,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北宋赵昂又辑补遗文二卷为外编。今传明人辑《李元宾文集》六卷本等。《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诗补编》补三首又二句。事迹见唐韩愈《李元宾墓铭》、陆希声《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新唐书·李华传》。

猜你喜欢

  • 萧颖士

    【生卒】:717—760【介绍】:唐代散文家。字茂挺,号萧夫子、文元先生。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人,郡望为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同榜进士及第,授金坛尉,因故未赴任。开元

  • 渭阳

    《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诗序认为此诗乃秦康公送其舅晋文公时因思念母亲而作。后因以“渭阳”咏甥舅情谊。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情

  • 狎恰

    遍布,众多貌。韩愈《华山女》:“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 鄜州留别张员外

    【介绍】:韦庄作于昭宗乾宁三年(896)客居郎州(今陕西富县)时。写异乡与故人久别重逢又匆匆言别情景,突出了十余年个人、亲友的萍踪无定和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惆怅幽怨之情溢于

  • 裴延

    【介绍】:唐代诗人。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裴耀卿子。官至通事舍人。《全唐诗》存诗二首,《隔壁闻奏伎》系误收陈朝萧琳诗。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

  • 乞墅

    晋代谢安与其侄谢玄下围棋,以一幢别墅为赌注,谢玄输了,谢安对他外甥羊昙说:“以墅乞汝。”见《晋书·谢安传》。后因以“乞墅”为咏甥舅关系之典。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一首四十韵》:“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 李氏花萼集

    合集。唐李乂等撰。《旧唐书·李乂传》谓李义与其兄李尚一、李尚贞所作合为一集,称《李氏花萼集》,共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有所著录。其后未见刊行著录,当已散佚。

  •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介绍】:张?《夏日题老将林亭》颔联。诗写庭院萧条枯败的环境:墙头纤草低垂,水面落花漂聚。诗反映出老将退隐后消沉失意的心情,情景交融。

  •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介绍】:刘禹锡作。时当大和七年(833)在苏州刺史任。奚使君名未详,或为奚陟之子。诗首二句写送别时地与景物,以水流寓别意;次联承上而言,点明离愁;三联乃本篇警策,“江草带烟暮,海云含雨秋”,状吴越之

  • 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

    【介绍】:沈彬《秋日》诗句。诗写秋日生动景象:薜荔上升起雾霭,蟋蟀于其中鸣叫;雨降荷塘,雨脚四溅,荷叶上积水泼洒到戏水鸳鸯身上。诗用拟人手法,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