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审言

杜审言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治今湖北襄樊),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排行五。杜预后裔,杜甫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授隰城尉。累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因与群僚不和,被州司马周季重诬构下狱,其子杜并愤而刺杀周季重后亦被害。审言免官还洛阳。事闻朝廷,武后召见,甚加叹异,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因附阿张易之兄弟,流配峰州。二年(706)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卒,年六十余,赠著作郎。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后以诗文“含绝唱之音”,“有重名于天下”(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他的诗大多为写景、纪行、酬唱之作,以浑厚遒劲见长,也有清新流丽者。他大力创作律诗,以五律数量最多(二十八首,占现存诗十分之六以上),成就最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登襄阳城》、《秋夜过临津郑明府宅》等篇,思致工巧,句律严整,音韵协调,对五律的规范、定型颇有影响。七律《春日京中有怀》等,皆工密有致,在初唐亦属首倡。他与沈佺期、宋之问同为唐代近体诗之奠基人。清人王夫之曰:“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始叶于度。”(《薑斋诗话》)其诗法对杜甫影响较深。原有《杜审言集》十卷,已散佚。宋刻本《杜审言集》,仅一卷,存诗四十三首。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生卒】:645?—708

【介绍】:

字必简,行五。郡望京兆(今陕西西安),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为大诗人杜甫祖父。咸亨元年(670)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后武后召见,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与宋之问沈佺期等人同时遭贬,流放峰州。召还,授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冬病卒。新、旧《唐书》有传。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为人恃才傲物,但能诗工书,对近体诗的形成贡献颇大。许学夷曰:“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但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诗源辩体》卷一三)现存诗43首,《全唐诗》编为1卷。有《杜审言诗集》传世。

猜你喜欢

  • 邢巨

    【介绍】:唐代文学家。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先天二年(713),登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开元七年(719)又登文辞丽雅科。曾两任监察御史。巨善诗文,词藻清新,中宗神龙中,即与贺知章、贺朝

  • 挑剔

    拨动;拨弄。姚合《天竺寺殿前立石》:“苔粘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 宅相

    晋魏舒字阳元,“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后魏舒果官司徒。事见《晋书·魏舒传》。后遂以“宅相”美称外甥。李白

  • 胡雄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睿宗时,为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玄宗先天元年(712),曾与张齐贤、郑善玉等同作《仪坤庙乐章》十二首。《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史崇《妙门由起序》、《旧唐书

  • 信人

    信奉佛教的人。亦泛指信奉佛道者。谢勮《游烂柯山》:“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

  • 狂童

    语出《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诗》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后用以喻指阴谋篡国者。韩愈《送张道士》:“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 马立葬滕公

    滕公,指汉代夏侯婴。相传夏侯婴曾驾车出行,马突然停住且刨地得一石椁,有铭文预言三千年后滕公将葬于此。夏侯婴死后即葬于其处。见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后用为悼亡之典。李端《张左丞挽歌二首》之一:“鸟

  • 千岁鹤归

    旧题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 无作

    【生卒】:853~908?【介绍】:俗姓司马,字不用,自号逍遥子,吴(今江苏苏州)人。幼出家流水寺,后得法于雪峰义存。昭宗时,居洪州十年。后游会稽四明山,居以终老。流贯经论,博通玄儒,能画,善书工诗。

  • 康洽

    【介绍】:唐代诗人。酒泉(今属甘肃)人,为西域少数民族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来长安,以工乐府诗著名于时。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新诗乐府唱堪愁。”戴叔伦《赠康老人洽》:“乐府喧喧闻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