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陆贽

陆贽

【生卒】:754—805

【介绍】:

字敬舆,行九,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大历八年(773)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贞元八年(792)四月拜相,十一年贬忠州别驾。卒谥曰宣,故世称“陆宣公”。新、旧《唐书》有传。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全唐诗》存诗3首又2句。

【生卒】:754—805

【介绍】:

唐代政治家、骈文家。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大历八年(773)进士及第,中博学宏词,授华州郑县尉。又以书判拔萃,改为渭南主簿。迁监察御史。建中四年(783)以祠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朱泚之乱中,追随德宗左右,当时诏书大都由他起草,时号“内相”。德宗还京后,陆贽由谏议大夫转为中书舍人。贞元八年(792)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期间,敢于犯颜直谏,指陈弊政。曾揭露两税法实行后的各种积弊,主张废除两税以外的一切苛敛,直接以布帛为计税标准。还主张积粮备荒,改进防务、选贤任能、纳谏推诚等等。后为奸臣裴延龄所谗,贞元十年(794)冬罢为太子宾客,贞元十一年(795)春贬为忠州别驾。顺宗即位后下诏征还,诏书未至而卒,年五十二岁,谥曰宣。世称陆宣公。陆贽从政期间写下大量的制诰和奏议。这些文章都是骈体文。他向来不满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文风,并自觉地进行抵制。在古文家们大力开展古文运动的同时,对传统的骈体文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为此,他有目的地师法汉魏文章,又继承“燕许”融散入骈的传统,斫雕为朴,改华从实。为文之时,该骈则骈,该散则散。一般说来,历举数事,他多用骈句,但到了叙述事情的时候则多用散行,可以说,他是真正识骈散之体要的人,使二者各得其所,各尽其宜。此外,陆贽又采取“运单成复”(王闿运《王志》)、散行承转、力求朗畅、少用典故、加长骈句、加长篇幅等一系列具体方法改造骈体文,一扫传统骈文之积弊。总之,他在骈文由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病态美文转变为文质相扶的经世有用之文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文章突出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明白,流畅自然;议论说理深刻透辟,既恳切婉畅又切于事情。如《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上行之则下从之”一段,骈散结合,以散行之气运偶俪之辞,议论明白畅达,说理深切于事情,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因此,苏轼说他的文章“开卷了然”(《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刘熙载说他的文章“正实切事”(《艺概·文概》),纪昀说他的文章“反复曲畅,不复见排偶之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陆贽文章,对后世作家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其骈体文开了赵宋四六散化的先河:北宋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继承他骈散结合的创作方法,使四六骈文更加散化。后来的李纲、汪藻等人在奏议一类文章上也尽力师法他,力求朗畅,娓娓而谈。另一方面,其骈体奏议又成为清人章奏一类文章的先导:清代曾国藩、张之洞等人都曾师法陆贽奏议。他们所写的章奏一类文章也以散行之气运偶俪之辞,该骈则骈,该散则散,清切自然,完全是陆宣公家法。由此可见,陆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骈文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存《唐陆宣公翰苑集》,又称《唐陆宣公集》,有二十四卷本、二十二卷本,其中包括制诰、奏草和中书奏议三部分。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陆贽原有《备举文言》二十卷,诗文赋表状十五卷,但多已不传。《全唐诗》存诗三首,《全唐诗补编》补断句二句;《全唐文》存赋七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有年谱数种。

猜你喜欢

  • 玉谿生诗醇

    王汝弼、聂石樵笺注。齐鲁书社1987年1月出版。该书编选李商隐诗156首,以冯浩本为主,参考其他各家笺释评注,加以补充校正、钩沉索隐。笺注详明,考辨精严,立论平实通达,无牵强附会之弊。

  • 郑馀庆集

    文集。唐郑馀庆撰。《旧唐书·郑馀庆传》谓有文集,表疏、碑志、诗赋共五十卷,行于世。《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郑馀庆集》五十卷。其后未见著录,当已亡佚。《全唐文》存文三篇。

  • 愍征赋

    赋集。唐卢献卿撰。司空图《注愍征赋述》谓卢献卿撰《愍征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为一卷,《宋史·艺文志七》同。其后未见刊行著录,当已亡佚。

  • 陆象先

    【介绍】:见陆景初。

  • 复礼

    【介绍】:唐代高僧。俗姓皇甫。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少出家,住兴善寺。高宗、武后时,日照、实叉难陀等翻译佛经,复礼奉敕同译,缀文裁义。永隆二年(681),因太子文学权无二之问,撰《十门辩

  • 白文公

    【介绍】:见白居易。

  • 寄裴校书

    【介绍】:羊士谔作。又见作者《郡中即事三首》其三。

  • 易思

    【介绍】:一作易偲。袁州(今江西宜春)人。进士。咸通初尝作诗献袁州刺史卫景温。《全唐诗》存诗4首。

  • 麒阁

    见“麒麟阁②”。

  • 采芝

    采摘芝草。古以为服之可长生的神草,故用以指求仙或隐居。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