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法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共十款。除了承认中法《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法国又取得了如下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清政府必须严惩妨碍法国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的人,并赔还以前没收的教产(包括教堂、学堂、茔坟、田土、房廊等)给法国天主教会,充当翻译的法国神甫在葛罗的唆使下又在中文约本上偷偷地加入“传教士在各省置买田地,建造自便”等字样;将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的对法赔款增至八百万两,赔款由海关税收内扣缴。中法《北京条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并为以后法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展和大肆掠卖华工提供了条约依据。

猜你喜欢

  •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

  • 陈家谷口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三路伐辽。西路军以潘美为都部署,名将杨业为副, 王侁为护军。连克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朔(今山西朔县)四州。谋麾师而

  • 审计院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直隶于总统的财政监督机关。1912年暂设审计处,1914年改审计院。按《审计法》,其职权为:稽核支出、审计决算、检查国库、簿记、官产、国债。法律规定严密,但统治者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借

  •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至1225年间向中亚以至欧洲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遣大将哲别领兵二万攻灭西辽。同年,成吉思汗派遣的一支商队在花剌子模边境受到洗劫。成吉思汗遂以此为

  • 四正六隅十面网

    明朝政府对农民军的军事围剿计划。明末农民起义日益发展,明廷震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北、江北为“四正”,由“四巡

  • 中英续增条约

    见“中英北京条约”。

  • 庆元党禁

    南宋宁宗时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宁宗即位初,赵汝愚以决策内禅拥立之功出任右丞相,荐朱熹等一批道学知名人士入朝参政,力主整顿朝纲,裁抑左右近习,遂与急于操纵政柄的外戚枢密都承旨韩仛胄发生利害冲突。庆元元年

  • 广方言馆

    方言指称地方语言,称外国语言为方言,寓鄙视之意。(1)1863年 (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请仿京师同文馆例,在上海设立, 称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先后设立英、法、日、俄四个语种,并有自然科学课

  • 耿京起义

    金海陵王时山东人民反金起义。金海陵王时,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山东人民大受骚扰。正隆六年(1161年),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农民耿京、李铁枪等六人聚众起义于东山。攻占莱芜(今山东莱芜)、泰安军(今山东泰安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