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在封建兼并战争中所采取的一种外交和军事斗争策略。据《韩非子·五蠹》篇记载,所谓“纵”,即会集众多的弱国以攻打一个强国;所谓“横”,即侍奉一个强国以攻打众多的弱国。《淮南子·览冥训》篇高诱注对“纵”和“横”解释说: “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实际上,所谓合纵,就是从南到北的楚、韩、魏、赵、燕等国联合起来对抗西方的强秦,或东方的强齐;所谓连横,即指秦或齐国拉拢一个或几个弱国攻打另外几个国家。连横亦称连衡。最早主张合纵者为公孙衍(号犀首)。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 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最早提倡连横者为张仪。周显王四十七年,担任秦惠王相的张仪免去相位,而出任魏惠王的相,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想让魏国先服事秦国并使其它诸侯效法魏国。稍后的苏秦也是一位有名的合纵者。长平之战后,兼并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合纵与连横发展成为东方六国联合反抗秦国兼并与秦国拆散东方国家联盟之间的斗争。

猜你喜欢

  • 杨虎、刘六起义

    明代中期河北农民起义。河北地区是明朝统冶中心,皇室和勋贵在这里广占庄田,农民土地大都被他们侵占。同时,明朝在京畿实行强令民户寄养官马的政策,按岁征驹,种马若死或孳生不足数,养马户需要赔补。明朝人认为“

  • 诬告法

    明代关于诬告者反坐的法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于是规定“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专定《诬告法》,其中规定: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诬

  • 周公摄政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两年即去世,子成王诵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武王之弟周公旦继武王之后居摄天子之位, 并且称王,七年之后乃还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

  • 五单于争立

    匈奴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单于系匈奴君长的称号。经过长期与汉的战争,匈奴势力日益削弱。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十余万汉军分道出塞击匈奴,丁零、乌桓、乌孙乘机从北、东、西面夹击匈奴。匈奴陷

  • 中书省

    官署名。秦、汉初置中书谒者,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令,西汉后期改以士人为中谒者令,皆系皇帝侍从,掌传宣诏命,并非行政机构。曹魏时置中书监、令,始立常设机构,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后称中书省。

  • 平夏城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哲宗即位后,西夏频繁进扰边境。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于葫芦河川形胜之地筑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县北)以扼夏军,并停输西夏岁赐。不久又命西北沿边诸路于要害处修筑寨堡,以防西夏

  • 安武军

    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期间,改任安徽巡按使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倪遂将所部称为安武军。倪嗣冲是北洋集团中反动军阀头目之一,曾卖力地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又拥护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建

  • 李沅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农民起义。李沅发系湖南新宁人,天地会首领,曾参加雷再浩起义。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夏秋,湖南发生饥荒,地主乘机囤积居奇,重利盘剥,李沅发联合汉、瑶农民三百余人,提出“劫富济贫”口

  • 梨园弟子

    唐代旧制,太常寺掌雅俗之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另设左、右教坊,选乐工数百人,以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使,掌宫廷音乐。玄宗精通音律,亲自在禁苑中的梨园教乐工学曲。这些学曲者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 政治会议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机构。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当上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开始把矛头指向妨碍其独裁专权的国会。首先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接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