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府兵制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一种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采用鲜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个柱国大将军,由其中的六个实际分别统领军队。每个柱国大将军,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将军,每个开府将军,督两个仪同将军,仪同将军下统大都督,大都督下统帅都督,帅都督下统都督。西魏、北周及隋初,府兵另立户籍,不负担国家赋役。隋初,军府名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车骑将军为其副。有时亦设与骠骑将军平行的车骑府,以车骑将军为其长官。骠骑、车骑将军之下,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将军士户籍改属州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军府改称鹰扬府,长官为鹰扬郎将,副官为鹰击郎将,大都督改称校尉,帅都督改称旅帅,都督改称队正,军人改称卫士。唐初,一度恢复骠骑、车骑府旧称,且合置与分设并存。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定军府名称为折冲府。府分三等,上府领兵一千二百,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全国共有六百余府,绝大部分设于京城附近的关内、河东、河南诸道,意在居重驭轻。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队伍以三百人为团, 团有校尉;百人为旅,旅有旅帅;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十人为火,火有火长。兵士从军府州的均田农民中征点。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者,先取多丁。西魏至唐,府兵的任务均为分番宿卫京师,或随军戍守征战。唐代的府兵,应役期间,国家免除其租庸调,但需自备一定量的兵器资粮。应役番满后,从事农耕;农闲时,须参加军训,负担很重。从唐高宗李治时起,府兵即因轮番更代多不以时而逃避兵役。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因宿卫兵不足,简置长从宿卫兵,皆免征镇赋役,一年两番上下,宿卫京师,州县不得役使。后又更名骑,分隶于十二卫,分六番上下。其后,征戍兵改为召募的职业兵,官给衣粮,折冲府无兵可交,行之二百余年的府兵制消亡。

猜你喜欢

  • 投下

    又称头下。辽代奴役外族俘掠人户的特殊行政单位。太祖阿保机时,始将俘掠到契丹故地的汉人、渤海及奚族人户作为皇帝、皇后的私有奴隶,而仿照唐朝州县之制,筑城团集以奴役之。随后,诸王、外戚、大臣及从征将领,也

  • 同光新政

    见“洋务运动”。

  • 大惕隐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置。掌皇族政教风化等事务。设惕隐(或译梯里己)总其事。其下有知惕隐司事、惕隐司事、惕隐都监等官。

  • 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属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四部之一。早在明末,土尔扈特部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被迫西迁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受到沙俄的控制。但他们始终不忘祖国,不断派人奉表入贡。康熙年间,清政府曾派图理琛等人,

  • 怨军之溃

    辽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高永昌起兵反辽,向金求援。五月,金乘机大举出兵,辽军大溃,辽东失陷。天祚帝乃改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二万余及燕云民兵数千,又编入原属易州董庞儿等起义军余部,计有数万

  •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

  • 桂陵之战

    参见“围魏救赵”。

  • 马相、赵祗起义

    东汉末年,益州绵竹(治今四川德阳北)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朝廷对农民的压迫更变本加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春,马相、赵祗在益州绵竹领导数千名农民举行起义。攻下绵竹城,杀县令李升。又攻破雒县(治

  • 乌兰布通战役

    清康熙帝讨伐噶尔丹叛乱的重要战役。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噶尔丹侵扰喀尔喀的土谢图,土谢图汗战败南逃。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侵入内蒙乌珠穆沁部,形势危急,康熙帝遂下令亲征。当时噶尔丹兵已进至乌兰布

  • 乾兴限田

    宋仁宗即位初的限田事件。宋代根据人户占有田地及财产多少确立户等,科派差役。但占有大量土地财产的品官以至衙前将吏皆有免役特权,且荫庇有产之家(包括一般地主及自耕农),逃避科差。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