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康熙治河

康熙治河

康熙帝时对黄河的修治。顺治以来,黄河屡次泛滥成灾,淮河、运河受其影响,也随之梗塞不通。治理黄河并兼治淮河、运河,遂成为不可稍缓的任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即用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河。靳辅及其幕客陈潢先后完成了许多重要工程。如首先在清口(今江苏清江北)开引河四道,引出淮河清水以冲刷黄河泥沙。又疏浚清口以下至云梯关(今江苏滨海附近)的河道,修筑两岸堤防及云梯关外拦水坝,使河水畅流入海。又在砀山、萧县、宿迁、桃源(今江苏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东)等地黄河两岸修建减水坝,以杀黄河水势。又在河南考城、仪封(今河南兰考北)、封丘(今河南封丘)、荥阳等地沿黄河加固堤岸,以防上游有失。又在逼近高邮湖的清水潭,筑成数十里的东西长堤二道。此后,河患相对平息,黄淮各归故道,运河南北畅通,山阳、高邮等七州县农田也都涸出可耕。此外康熙帝还修治永定河,从良乡起到东安开辟了一条长二百余里的新河道,在两岸修筑长堤,束水出霸州(今河北霸县)三角淀(今天津武清南王庆坨之东),达西沽(今天津西北)入海。从此,河水安宁多年。康熙时的治河,对于清初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汉与匈奴的战争

    匈奴族是散居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秦末汉初,中原政权无暇北顾,匈奴吞并其周围少数民族, 日益强盛起来。昌顿单于时拥有骑兵三十万,经常侵扰汉朝边郡。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兵围晋阳 (今山西太原)

  • 张鲁汉中政权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初平二年(公元197年)益州牧刘焉命五斗米道主张鲁,以督义司马的身份与被刘焉收买的五斗米道起义首领张修合作,消灭汉中太守苏固及南郑豪强赵嵩等势力。张鲁后来

  • 南明

    北京明朝政权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后,明后裔子孙在东南建立的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与桂王永历政权。

  • 移宫案

    明末“三案”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光宗死,熹宗当立,抚养他的李选侍,与郑贵妃有密切往来,想利用熹宗年幼,把持政权,进住乾清宫,意在垂帘窃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

  • 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子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商汤早期居住过的一片地方分给从商朝投降过来的纣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 使维持商祀。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春秋时期,宋国约领有今河南东部及

  • 专诸刺王僚

    春秋末年,吴王夷末之子僚继立为王,其堂兄公子光阴谋召纳贤士,欲杀王僚自立。时伍子胥逃亡至吴,窥知公子光之意,乃求得吴国勇士专诸推荐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光设宴请僚,专诸藏匕首于食鱼腹中

  • 士家制度

    魏晋南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士家即士兵之家,其户籍立为军籍,不属郡县政府管理。士家集中居住在固定地区,统治者用军事体制管理其生产和生活,在士家制度束缚下,士家既要当兵又要屯田。士家子弟要终身当兵,世代当兵

  • 鸿沟为界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相约, 以鸿沟(自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南至淮阳入颖水)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参见“楚汉之争”)。

  • 酎金夺爵

    汉代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汉称醇酒为酎。每年八月,以酎酒祭祀宗庙,称为酎祭。届时令诸侯王、列侯各按封地内的人口多少,向朝廷奉献贡金,助天子祭祀宗庙,所献贡金称为酎金。汉律金布令规定:所献酎金色恶、王削县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