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政事堂

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商议国事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为吏房,二为枢机房,三为兵房,四为户房,五为刑礼房,分别处理各类政事。北宋时在中书省内设政事堂, 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地点,都堂亦被称为政事堂。(2)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中枢机构。1914年5月1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责任内阁制,采用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 总揽统治权”。据此取消了国务院和国务总理,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总统的办事机构,设国务卿一人襄助总统处理政务。1916年5月全国反袁斗争高涨,袁世凯被迫撤销政事堂,恢复国务院,仍采用责任内阁制。

猜你喜欢

  • 红袄军

    金末山东、河北一带农民起义军。因义军皆身着红袄为标志,故名。参见“杨安儿起义”、“刘二祖起义”、“李全起义”。

  •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

  • 宣政院

    元代中央官署名。执掌全国佛教事务以及吐蕃地区军政。初名总制院,始置于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由国师八思巴兼领。至元二十五年,因其所掌吐蕃之地军民财赋事关重要,遂据唐代于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之例,改总

  • 租庸调法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包括田租、力庸和户调三项,故简称租庸调法。征收的原则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其法初颁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武德七年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具体

  • 大惕隐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置。掌皇族政教风化等事务。设惕隐(或译梯里己)总其事。其下有知惕隐司事、惕隐司事、惕隐都监等官。

  • 吴越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唐镇海节度使钱镠所建。钱镠少时以贩盐为业,后应募为土团,从石镜(今浙江临安)镇将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官至杭州都知兵马使。从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起,钱镠率兵先后翦除浙东

  •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策动中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英国为了防止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影响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防止其他列强乘机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外交

  • 站赤

    元代驿传名称,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司驿者,指站官、站户,亦泛指驿传。又作“站驿”、“驿站”。成吉思汗时即开始设置驿站。窝阔台即位后,开始建立广大的驿站系统。元朝建立后,驿站遍及全国。以大都(今北京)为中

  • 关陇起义

    北魏末年敕勒族人胡琛和羌族人莫折大提先后领导的关陇地区人民大起义。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四月,胡琛自称高平王率众起义,为魏将卢祖迁所败,率部北撤。六月,莫折大提在秦州(今甘肃天水)自称秦王,聚众起义

  • 庚子赔款

    亦称“大赔款”,简称“庚款”。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各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名。在“议和”中,列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