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朱梁三决黄河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时朱全忠正图消灭割据兖、郓二州的朱瑄、朱瑾兄弟,而李克用却发兵驰援二朱,屯于河北莘县。朱全忠一方面挑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反晋,另一方面又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决黄河为二支,阻挡晋兵过河。第二次发生于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时梁河阳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阵使谢彦章率兵数万猛攻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北),晋王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轻骑驰援。谢彦章遂决开黄河,㳽浸数里,以限晋兵。但李存勖仍率大军涉水过河,大破梁军。第三次发生于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时李存勖于魏州称帝不久,即挥戈南下,欲一举灭梁。梁将段凝毫无抵御之策,遂在滑州再次决开黄河大堤,使水东注曹(今山东荷泽)、濮(今山东鄄城)、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企图阻隔唐兵。朱梁的决河制敌之策未能克敌制胜,后梁政权在第三次决河不久,即为后唐所灭。而三决黄河,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此后,黄河改道灌入淮河,经常泛滥成灾,延及后世,贻害无穷。

猜你喜欢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西南地区是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称为“土司”。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

  • 宦官二十四衙门

    明代宦官机构。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汉唐末世宦官专权,严禁宦官过问政事,并铸铁牌置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成祖时,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南京内宦的支持,以为宦官可靠,即位后,遂委以出使、

  • 南齐

    朝代名,南朝之一。肖道成建立,为和北朝的北齐区别,史称南齐。宋后废帝刘昱时,肖道成因平叛有功,晋升为中领军、尚书佐仆射,执掌刘宋军政大权。后杀掉后废帝,立顺帝刘准。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四月, 肖道

  • 开宝和议

    宋初与辽朝的和议。宋朝建立后,为顺利统一全国。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南征北御的策略。对辽在北部边境的武装挑衅采取敌来御之,敌去勿追的策略,以集中力量统一南方。辽内部经多年纷争变乱,也正忙于进行改革整

  • 四帐皇族

    辽朝四个宗室贵族集团。又称皇族四房或一帐三房。阿保机的后裔九代(九帐)皇族,地位最尊,为横帐;阿保机的伯父岩木之后裔,为孟父房;叔释鲁的后裔,称仲父房;诸弟刺葛、迭剌、寅底石、安端及苏的后裔,为季父房

  • 文王决虞芮之讼

    传说周文王行善的名声传到四方,诸侯之间有了矛盾纠纷都来请文王判决是非。附近虞(今山西平陆,一说在今陕西陇县)、芮(今山西芮城,一说在今甘肃华亭)二国君主争夺一片土地,久而未决,相约前往周文王处解决纠纷

  • 南诏

    唐时云南白族和彝族的先民联合境内其它民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唐初,云南境内主要有“白蛮”和“乌蛮”,居住在滇池和洱海一带。乌蛮有六部,首领称诏(王的意思)),故称六诏。为了牵制吐蕃势力扩张,唐扶持南诏,

  • 杜弢起义

    西晋荆、湘地区流民起义。西晋末年,梁(治今陕西汉中)、益(治今四川成都)二州十余万人流徙到荆(治今湖北江陵)、湘(治今湖南长沙)地区就食,遭当地官吏和豪强地主迫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荆州刺

  • 上海光复

    上海素为革命运动活跃的地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所在地。同盟会中部总会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动,并号召各地革命党人继起响应,其主要领导人之一陈其美则主要从事于联络各界准备发动上海起义。上海的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

  • 戊申安庆之役

    见“安庆马炮营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