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清室预备立宪

清室预备立宪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欺骗性的政治措施。进入二十世纪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清政府虽推行“新政”仍无济于事。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利用日俄战争中日胜俄败竭力鼓吹立宪,一些有实力的地方督抚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也要求实行宪政,从而迫使清政府不能不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派以皇族载泽为首的五大臣赴日本和欧美考察宪政,载泽等回国后密陈:实行君主立宪可使“外患渐轻”、“内乱可弭”、“皇位永固”,而且可以先宣布宗旨,缓和矛盾,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政府为抵制革命,拉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欺骗舆论和加强中央集权,正式下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首先从改革官制入手,在中央排斥汉族官僚,在地方削减督抚的军权财权,借以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咨议局,准备将来改为国会和地方议会。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对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极表欢迎,但又对实现遥遥无期深为不满,各省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相继上书清政府或派出代表进京请愿,要求召开国会,早行宪政。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颁布了一个实质是君权至上的“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筹备立宪以九年为期。不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接连死去,三岁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摄政,一面大搞皇族集权,一面重申立宪宗旨,下令切实筹办宪政,继续玩弄“预备立宪”骗局。1909年(宣统元年)各省咨议局正式成立,许多立宪派经督抚遴选为议员,一些立宪派的头面人物分别被选为各省咨议局议长,他们利用咨议局的合法地位,联合发起了立宪请愿运动。各省咨议局代表齐集北京,接连三次上书请愿,要求速开国会,已经正式成立的资政院和部分地方督抚也相继提出召开国会和设立责任内阁的要求。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缩短“预备立宪”的期限,决定于宣统五年召开国会,国会召开前两年先成立责任内阁。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颁布新订内阁官制,下令裁撤军机处,任命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成立新内阁。在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十三人中,满族九人,汉族仅四人,而九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七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假仿行宪政之名以行皇族集权之实的阴谋完全暴露, “预备立宪”骗局彻底破产。

猜你喜欢

  • 四厘借款合同

    见“俄法洋款合同”。

  • 授田制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记载,年年可以耕种,土质肥美的田地,每家授予一百亩;土质较次,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每家二百亩;土质

  • 华元弭兵

    春秋中期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停止兵端的盟会。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结果,都没能从根本制服对方,国内矛盾却逐渐尖锐化。晋国政出多门,各贵族间不和;楚国不仅国内民众厌战,还要对付东方兴起的吴国的攻击。晋楚二国

  • 上海同文馆

    见“广方言馆”。

  • 沙苑之战

    东、西魏间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八月,丞相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等十二将,统兵近万人,攻克东魏之恒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擒其刺史李徽伯,俘其战士八千。东魏丞相高欢

  •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

  • 刘秀精兵简政

    东汉初年为节省经费、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措施。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省减吏员,合并县国。于是并省郡、国十个,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官吏减少十分之九。后来,又陆续裁减关都尉、护漕都尉、大司徒司直等

  • 查嗣庭案

    清代的文字狱案之一。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满洲隆科多的党人礼部侍郎查嗣庭出为江西考官,出题有“维民所止”四字,清政府认为是去掉“雍正”二字之头,下查嗣庭狱。查嗣庭在狱中病死,又下令戮其尸。其亲属

  • 完璧归赵

    战国晚期,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楚国和氏璧。秦昭王听说,派人致赵王信,愿以十五城交换玉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给了璧、得不到城。宦者缪贤乃向赵王推荐其

  • 江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向荣率军约一万七千人尾随而至,先扎营于城东二十里之沙子岗,旋进移孝陵卫,是为江南大营。与扎在扬州的清军江北大营遥相呼应,攻夺天京外围据点,围困和攻打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