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焚掠圆明园

焚掠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华罪行之一。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朝皇帝的离宫,自康熙年间在明朝贵族废园的基础上开始扩建,到被毁前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全园面积达五千余亩,有综合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杰出建筑物二百余座。殿寺楼塔,山水林苑,蔚为壮观,举世罕见,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辛勤血汗。园中还藏有许多珍宝和珍贵的典籍、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1860年10月6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开始疯狂地劫掠。军官们首先分批进去,随后联军司令部下令“自由抢劫”。侵略者“纵情肆意,予取予携, 手忙脚乱,纷纭万状”。法侵略军头目葛罗供认,劫园后“一个士兵口袋里有了二万、三万、四万、甚至一百万法郎”。能拿走的物品被劫掠一空,拿不走的东西则被毁坏殆尽。侵略军头目随即下令将全园焚毁,数日里火光熊熊,烟雾弥漫,“黑云压城,日光掩没”。圆明园的被焚掠,是中国和人类文化的重大损失,也永远留下了侵略者的罪证。

猜你喜欢

  • 张鲸起兵

    金宣宗决意自中都(今北京)迁汴(今河南开封),大失人心。北方地主纷纷自行组织武装,或结寨自保,或举地投降蒙古。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四月,锦州(今属辽宁)张鲸聚众十余万, 自称临海郡王(后又改称辽

  • 郡县制

    由春秋、战国到秦朝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在边地设县,具有军事设防的性质,后逐渐在内地推广,才具有地方行政组织的性质。春秋末期,除齐国外,各大国都在戎狄杂居的地方设郡。战国时

  • 韩信破赵

    韩信用背水阵打败陈余,攻灭赵国的一次战役。楚汉相争,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为了迂回夹击项羽,刘邦派韩信率兵攻打魏、赵、燕、齐四国。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韩信率兵攻赵。赵王歇和赵将陈

  • 一条鞭法

    明神宗时张居正对赋役制度的改革。“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明代自宣德以来,不断改革赋役制度,嘉靖、隆庆两朝,海瑞、庞尚鹏、王宗沐等在浙江、应天(今江苏南京)、江西局部地区曾实行一条鞭法

  • 徐勃起义

    汉武帝末年的农民起义。汉武帝时,长期战争,加重了农民赋税徭役负担。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徐勃(一作㪍)在泰山、琅琊一带举行武装起义。他们攻城克邑,夺取兵器,诛杀官吏,释放被囚禁的农民

  • 卢循起义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孙恩牺牲后,卢循领导义军余部坚持斗争,因受到刘裕率领的北府兵的镇压,遂由海路南下攻占番禺(今广东广州)。卢循以番禺为活动中心,自称平南将军,建立农民政权。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乘

  •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见“中俄密约”。

  • 羌族起义

    又称西屯之役。东汉后期西北地区羌族人民的起义。羌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东汉初,羌人内迁,汉光武帝刘秀置护羌都尉,主管羌人事务。羌人内迁,与汉人交错杂居,有利于羌人文化经济的发展,但却遭到东汉郡县官吏和

  • 淮西之变

    南宋初淮西兵将叛降事件。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春,宰相兼都督张浚奏罢刘光世兵柄,以其军隶属于都督府。八月,以刘部将王德、郦琼分别为淮西正副都统制,而以文臣吕祉节制之。王、郦之间素不相协,宋廷乃调王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