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数百分之八十。由于手工业工人的斗争,从成化二十一年 (公元1485年)开始,政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嘉靖四十一年 (公元1562年),规定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人每年纳银四钱五分, 称“班匠银”。但住坐匠的封建劳役剥削始终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康熙以后,才最后废除匠籍制度。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数百分之八十。由于手工业工人的斗争,从成化二十一年 (公元1485年)开始,政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嘉靖四十一年 (公元1562年),规定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人每年纳银四钱五分, 称“班匠银”。但住坐匠的封建劳役剥削始终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康熙以后,才最后废除匠籍制度。
朝代名,南朝之一。肖衍建立。南齐末年,皇室内部相互残杀,东昏侯肖宝卷杀尚书令肖懿。雍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肖懿弟肖衍,联合握有荆州(治今湖北江陵)军政大权的肖颖胄,举兵声讨肖宝卷。永元三年(公元501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主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晚期郑国子产。《左传》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 “郑人铸刑书”。这是子产担任郑国执政期间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
明代编造的户口总册。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进行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登记本户籍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分为上、中、下三等。并根据职业规定人户的籍属, 分为军、民、匠、灶四种户籍。民籍中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的事变。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因这一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金帅完颜昌(挞懒)率军攻陷楚州(今江苏淮安)。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张荣领导的梁山泊抗金水军自鼍潭湖(今江苏高邮北)移师至缩头湖(今江苏兴化东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百余万开凿而成。通济渠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
孔子任鲁司寇时,为抑制大夫家臣势力采取的一次政治行动。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向定公建议说:“臣下不应私畜甲士,大夫的都邑不应建筑超过三百丈长的城墙”。因使自己的学生子路担任鲁大夫季氏的家宰
中法战争中基隆军民抗击法军的战斗。1884年8月4日(光绪十年六月十四日)法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三舰进犯基隆,要挟守军交出防御工事,妄图据以夺取台北作为“担保品”,逼清政府投降,并夺取基隆煤矿以供军需,
见“蒲安臣条约”。
明代在东北设置的地方军政机构。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太祖时设辽东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元朝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