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铁官徒起义

铁官徒起义

汉成帝时铁官刑徒的起义。汉代铁官刑徒,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在铁官监督下, 从事采矿、冶铁、铸造器械等苦役。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夏六月,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铁官徒申屠圣等一百八十人, 揭杆起义。申屠圣自称将军。他们攻杀长吏,夺取官府军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势力迅速扩及九郡。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山阳郡(治今山东金乡西北)铁官徒(一作亡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发动起义。苏令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军诛杀官吏,释放囚徒,夺取武器,并广泛发动群众,以扩大势力,起义军转战于十九个(一作四十个)郡国,杀东郡(治所在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斩汝南(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都尉,驰骋纵横,官吏无有拼死抵抗者。铁官徒的起义给西汉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猜你喜欢

  • 农工商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增设商部,又将矿务铁路总局并入,兼办农工及铁路事务。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并工部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设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后铁路、矿务等项事

  • 欢宴罢节镇

    宋初收缴藩镇节度使兵柄的事件。藩镇割据是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社会战乱不安的重要原因。宋初节度使仍握有地方军事、财赋与民政之权,很不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国野制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种体现社会阶级对立的制度。国和野分别指国都和国都四郊以外的地区。国都及其近郊地区的居民称作“国人”,在“野”的农业生产者则称为“野人”。一般认为,国人是各级贵族及其疏远的宗族成员,也包

  •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

  • 兴中会

    1894年11月24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由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不久,孙中山与邓荫南等抵香港,适辅仁文社领导人杨衢云、谢瓒泰等有志反清,便与之结合。1895年2月21日

  • 丈夫团

    清末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团体。全称为铁血丈夫团。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李烈钧、蒋尊簋、程潜等在日本东京组成,参加者多为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员,共计二十八人。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自勉,决

  • 转运司

    官署名。唐代始置水陆发运使,管理洛阳、长安(今陕西西安)间粮米转运事务。后设江淮转运使,掌东南诸道粮米、盐、铁、钱币转运事宜。后又有诸道转运使,总掌全国粮米财货转运及出纳,往往由宰相或盐铁使等官兼领,

  • 复客制

    孙吴政权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利益,时常把一定数量的屯田农民和编户农民,分赐给带兵将领,所赐人户皆为诸将领依附农民,不给国家纳租服役。史称“复客制”。

  • 柏举之战

    春秋末期吴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吴王阖闾执政后,采取楚亡臣伍子胥之计,派军队轮番袭扰楚境,使楚国“无岁不有吴师”,疲于奔命。公元前506年,吴用子胥、孙武之谋,与唐、蔡联合伐楚。吴师溯淮水而上,然后舍舟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