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集珍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书。《两晋南北集珍》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采录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以备骈体采掇之用。《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并附存目。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书。《两晋南北集珍》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采录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以备骈体采掇之用。《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并附存目。
三十三卷。明王格(约1540前后在世)撰。王格,字汝化,京山(今湖北京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改庶吉士。后出知永兴县,累迁河南佥事,分巡河北,世宗南巡,王格不赂中官,因坐行宫火
六章。赵元任著。赵元任(1892.11-1982.2)又名宣重。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美籍著名语言学家。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民国魏声和纂。魏声和字邵卿,江苏武进人,旅居吉林二十余年。《吉林地志》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全书叙述以省垣为中心,次西北,次东北,再次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吉林地名,各类多沿袭旧称,但以音讹音
十卷。明代黄从诫撰。黄从诫,萧山人。生平、事迹未详。《韩诗外传》原是汉孝文帝时代韩婴撰著,据《汉书·艺文志》,共有六卷,但《隋志》以后,各家著录都将外传分为十卷。本书沿袭十卷分法。每页分上下两格,下格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
十卷。清末民国初李经野撰。经野字莘夫,山东荷泽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九年(1883)进士,由户部郎中,历官廉州府知府。此书是李经野读经时,随笔记录的个人心得汇编。计“读《易》札记”二卷,“读《诗》札记”
二卷。清劳蓉君(1816-1847)撰。蓉君,字镜香,号采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劳丙堃之女,陈锦书之妻。蓉君少负诗名,才识聪隽,博通经史。为诗文不沾沾于绮丽骈偶,其怀古之作,卓具史识。至于刻画物志
二卷。清凌廷堪(1755-1809)撰。凌廷堪字次仲,一字仲子。安徽歙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铨授宁国府学教授。廷堪少时孤寒,追慕江永、戴震之学,博通经史,长于考辨。对中国古代礼制和乐律有
三卷。补遗一卷 宋曾慥(?一1164)编。本书选收宋人之词。卷首有朱彝尊题词,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曾端伯《乐府雅词》十二卷,拾遗二卷,此本抄自上元焦氏,只存三卷及拾遗,恐非足本。然朱彝尊《曝书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