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札记

中庸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是书语句虽简,然时晓妙谛。谓“喜怒哀乐”句,为延平先生得力处。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一章,为姚江之学所本。谓“子路问强”一章,为孔门一卷《金刚经》。谓“鬼神之为德”一章,为太极动静之机,都领会在语言之外。又说理之语,每以五言小诗写出,如:“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时惴博宽褐,不惴千万人”,又“正己真君子,怨尤真小人。援陵非吾愿,自得终吾身。”诸如此等,似格言也似歌括,乃尔梅的创见。该书有雍正刊《读书小记》本。②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是编为奎章阁旧藏写本。每半页十行,一行二十字。全书共二卷。取《中庸章句》,逐节讲义,大抵都拾掇宋儒之说。而于其下,附以己见,敷衍义旨,标举要义,时有精义。如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称凡人心寂然不动时,只是浑然一心,未有人心道心之分。至感而遂通之时,此心之发,或生于声色臭味之私,或原于仁义礼智之正。生于声色臭味者,主于形气,故名为人心。原于仁义礼智者,主于天命,故名为道心。人心易流于欲,故说“危”,道心无形而难见,故说“微”。精则是于二者之间,可以精察而无所杂,一则是本体之正,可以固守而无所迁。既能精察,又能固守,则人心虽危而安,道心虽微而著。无不得其中。若此之类,对孔门心传之要,宋儒性道之说,多有阐发。唯其引三山陈氏之说,谓鲁缪公元年,子思作《中庸》。《中庸》之出于子思,乃为先儒相传之说。是书谓其成于缪公元年,则未免附会。总之,是书多详于义理,疏于考证。该书有奎章阁藏写本。

猜你喜欢

  • 合肥县志

    ①二卷,明胡时化修,魏豫之等纂。胡时化,原名胡权,字龙汇,浙江余姚人,进士,明隆庆五年(1571)来任合肥县知县。魏豫之,合肥县儒学教谕。郡守张大忠,欲更新郡志,下檄诸邑,采撷故典。时合肥县知县胡时化

  • 古今释疑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

  • 忠传

    四卷。明人作,作者不详。载于《永乐大典》中,题名《国朝忠传》。所录多为明以前人事迹。各绘图系说,语言通俗,似演义之类。有《涵芬楼秘笈》(第一集)本。

  • 惢泉手学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惟卷首自序有二私印,一曰闻性道字大直;一曰明山鉴西薛萝香弄隐人。知为闻性道所作。序称吾乡丰氏,则为鄞人(今浙江省鄞县)。序中所称壬辰,盖万历二十年(1592)。又称岁在丁卯,则天启

  • 受祺堂文集

    四卷。《续集》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康熙中荐鸿博,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不久,以母老由辞归,遂不复仕。其学宗朱熹,工诗,尤精音训。著《受祺堂诗集》、《

  • 清河书画舫

    十二卷。明张丑(1577-1643)撰。张丑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张丑善鉴藏,知书画。除此书外还著有《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南阳法书表》、《清

  • 安庆府志

    十八卷。清姚琅等修,陈焯等纂。姚琅,号书岑,浙江石门人。清顺治九年(1652)拔贡,官至礼部祠祭司主事员外郎、兵部职方郎中,康熙九年(1670)升任安庆知府,十三年去官。陈焯,字默公,号越楼,安徽桐城

  • 唐子

    一卷。原题吴唐滂(252-?)撰,清马国翰辑。唐滂,字惠润,三国时吴人,生于吴太元二年(252),撰有《唐子》十卷,约成书于吴亡入晋之后,其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从《意林》、《北堂书抄》、《艺文类聚》、

  •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 乐府杂录

    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诗人温庭筠之婿。官至朝议大夫,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其事迹附见于《唐书·段成式传》末。此书成于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