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族考

九族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精《公羊》学,成《经说》十六卷,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主杭州诂经精舍,经学大师章太炎即出其门下。著述五百余卷:《春在堂全书》、《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俞楼杂纂》等。此书即为《俞楼杂纂》的第九种。按:“九族”的含义,《尚书》古文家说与今文家说各不同,古文家称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共九族;今文家则认为九族是父亲四族、母亲三族、妻家二族。今文家立说是根据异姓有服丧之礼。汉代两大儒宗郑玄主古文家说法、许慎主今文家说。至唐代孔颖达撰《左传正义》则申述许说而驳斥郑注。俞樾则也认为今文家有道理,从许而不从郑。然而俞樾论证比孔疏更为精密。今文家九族:父族四种即:五属之内为一族。父亲的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为一族、自己已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为一族、自己的儿子及子女为一族。母族三种即:母亲的父姓一族、母亲的母姓一族、母亲的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为一族。妻族两种即: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俞樾则认为:天生万物只能有一个本源,因此人只从父为姓,不从母为姓。九族以母之父姓为族又以母亲的母姓为族,以妻家父姓为族又以妻家母姓为族,这样是“教天下二本。”俞樾认为:有父亲一族那么自家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在内,有母亲的父母之族那么母亲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其中。因此俞樾修正今文家之说而论定九族为:以高祖之族、曾祖之族、祖之族、父之族为父族四类,母亲的曾祖之族、母亲祖父之族、母亲的父亲之族为母族三类,以妻之祖父族、妻之父族为妻族二类。俞樾之说自出新意,缺少证据,但条理井然可备一说。存《俞楼杂纂》本。

猜你喜欢

  • 赐书堂诗稿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

  • 娱亲雅言

    六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元照字修能,号九能(一作久能),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诸生。治经史务实学,熟于《尔雅》,为诂经精舍高材生,深得阮元、朱珪赏识。曾尽卖所有书,得钱二十六

  • 隰西草堂集

    十二卷。明万寿祺(1603-1652)撰。万寿祺,字年少,一字介若、内景。江苏徐州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亡后隐居浦西。他身著僧衣,自名慧寿,号明志道人,或曰寿道人,而饮酒食肉如故。与阎尔梅合

  • 达观楼集

    二十四卷。明邹维琏(?-1635)撰。邹维琏字德辉,号匪石,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吏部郎中时,以疏劾魏忠贤谪戍贵州。崇桢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剿海寇有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医学折衷

    见《玉机微义》。

  •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

  • 素问悬解

    十三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素问》八十一篇,自秦汉以后始著竹帛,传写数易,错误屡出,故加以参互校正,著为此书。如“本病论”、“刺法论”、“刺志论”旧本皆谓已佚,然黄氏考证认为“本

  • 诗经精华

    十卷。清薛嘉颖撰。嘉颖字悟村,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是书除宗朱熹《诗集传》外,则尊乾隆所修《诗义折中》。朱氏《诗集传》论诗,一篇之主旨,多在每诗前数句下,此书则列于篇末《集传》之下。之后列有音释,多

  • 五经说

    七卷。元熊朋来(生卒年不详)撰。朋来字舆可,学者称天慵先生,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仕元为福清县判官。除此书外,尚有《小学标注》、《天慵文集》等。此书亦称《熊先生经说》,包括《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