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业于孙奇逢,学兵法”(《清史稿》卷480)。此书前有《总序》一篇,叙撰述此书之缘起、主旨。谓己“好武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意即有志于恢复故明。“故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得失成败之机”。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所谓“十年间胸中垒块,悉谱之于居诸编一书”。据作者《跋》中自称,此书篇第“挨次而进,各有深意,不可以一丝乱。”十卷的篇名依次为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卷六攻取必于要害,卷七据守必审形势,卷八立国在有规模,卷九兵聚必资屯田,卷十克敌在勿欲速。每卷前皆冠以《序》一篇,总述此篇大旨。考其书内容,列举明以前史例,论其成败得失,人读之如“明镜照面,髭发可数”。如卷一论起兵之进退,举唐太宗趋咸阳,进乃胜矣;而汉之黥布归长沙,退乃败矣。卷二论“兵进必有奇道”,举战国时魏伐赵,孙膑批亢捣虚,疾走大梁事。举秦末项羽与章邯激战,刘邦乘虚入关中事。三国时姜维与钟会相拒剑阁,而邓艾逾险入蜀等等史例,说明用兵有奇道。一阵有一阵之奇道,推而广之,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有时正为奇,奇亦可为正云云。皆有史事历历可考,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凡十卷之中,皆如此体例。《补遗》一卷,举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说明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力量的强弱,也取决于指导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顾人之运用何如耳”(《补遗自序》)。此书的特点,正如作者自谓“非谈兵也,谈略也”(《跋》)。作者言之甚明,非是具体论战术之书,而是论战略之书。书中所论战略原则,寓具体史事之中,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此书虽成于清初,但流布不广。只有抄本行世,讹误极多。咸丰间,辰州秦聚奎官饶川时,从王氏后人处得见原本,校录一过,方可卒读。(秦《序》)现存最早刊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本,藏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另有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铅印本,藏河南省图书馆。《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江岷狱中文集

    四卷。明江以东(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江以东,字贞伯,安徽全椒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著有《江岷狱文集》。是集为其门人谢廷谅、谢廷赞、舒曰敬、晏文辉同编。凡四

  • 诗经互解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即以《诗经》成句解《诗经》。如以“如此良人何”解“有女仳离”,以“不属于毛,不离于裹”解“谓他人父,亦莫我有”,以“信誓旦旦”解“有如皦日”,以“其毒太苦”解“胡为虺蜴”,以“岁

  • 墨花香馆诗存

    八卷。清庆康撰。生卒年未详。庆康字健侯。满洲正蓝旗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官至直隶候补道。庆康先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1856),两试春官不第。同治元年(1862)由都察院京察一等,简授

  • 金锁记传奇

    二卷。明叶宪祖(1566-1641)撰。宪祖字美度,一字相攸,号桐柏,别号六桐,又号榭园居士、榭园外史、紫金道人,浙江余姚人。系黄宗羲外舅,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四十七年(1619)进士。曾

  • 书经诠义

    十四卷。清汪绂撰。汪绂一名烜,字灿人,号双池,安徽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此书有汪氏自序两篇,一篇在雍正癸丑,一篇在乾隆癸酉,基本宗朱熹、蔡沈两家之说。但是朱熹也曾怀疑晚出的《古文尚书》,此书则对《

  • 乔御史集

    一卷。明乔可聘(生卒年均不详)撰。乔可聘,字君征,一字圣任。江苏宝应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师事刘宗周、黄道国。曾著有《读书杂记》、《乔御史集》等书。是集为同邑刘宝楠辑,刘启瑞增辑。其疏稿甚多

  • 浮石禅师语录

    十卷。清代释通贤(生卒不详)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

  • 易学节解

    五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字勉初,贵州贵阳人。作者认为对于周易的注释不能强为,能解则解。如果不能解却要任意穿凿,就会违背易旨,对周易研究毫无益处。因此丁氏专取诸家解易有未尽或没有解释者,节取注释。其书多

  • 学庸家训

    二卷。清金崇城撰。金崇城,字卓峰,贵州黔阳(今属湖南省)人。官湖北知县。是书首有王履谦序及崇城自序。题曰家训,盖授自其父光旭,而又留以课子弟。其书依《朱子章句》,复于句下引诸儒之说以申其议,章句之后,

  • 读礼条考

    二十卷。清王曜南撰。安徽婺源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王曜南平生致力三礼。因礼书自汉郑玄以来异说蜂起,而宋儒则一反汉儒重考据的传统专重“理”、“义”。王曜南则吸取汉儒、宋儒各自的长处,尤推崇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