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释注

仪礼释注

二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性嗜典籍,勤学不辍,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治经不拘汉宋,校订书籍极多。著有《禹贡地释》、《毛郑诗释》、《诗谱考正》、《诗考补注》、《三礼释注》、《郑康成年谱》、《周易述传》和是书等。汇刻为《颐志斋丛书》。此书前面有自序,大义是:郑君传《小戴礼》,参考古今文之异同,取其义长者,形成郑氏学。汉儒称《仪礼》为《礼经》,或者直接称作《礼》,没有《仪礼》之名。郑玄《六艺论》说,《周礼》为本,《仪礼》为末。《仪礼》大题,疑郑玄自名其学。《仪礼》原先没有师说,马融仅有《丧服注》一篇,从郑玄开始,为其做注。学礼而不从郑,如同想入室而不由户。晏笃好郑学,阐述经文,经过博考而研究后,著成《释注》二卷。又详细列举古文今文之学。两汉经师之授受(末题“道光三年八月十六日,山阳丁晏自序”。按:丁晏见《清国史儒林传》)。是书卷一自《士冠礼》筮于庙门注,庙谓祢庙,至《大射仪》宾升就席注,今文席为筵;卷二自《聘礼》制玄纁束注,至《有司彻》乃摭于鱼腊俎,今文摭为。都是丁氏有所释者,其无所释经传及注文,都不列入。如缁布注,今小吏冠其遗象下,引《舆服志》,进贤冠,古缁布冠,自博士以下至小吏私学弟子。皆一梁以病吾子注,古文病为秉。下列《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绛侯世家为将相,持国秉。又如《士昏礼》壻授绥十四字。是书引用《白虎通》作为证据,认为在《唐石纪》之前,阮元《校勘记》、胡氏《正义》都相同。由此可见丁晏考校之审。又如《聘礼》二竹簠下,博引《南史·虞悰传》及桓谭《新论》、李绰《尚书故实》等书,来证明寒具之注。《士虞礼》其而小祥注,古文期皆作基。引用《后汉书·郎传》及任伯嗣费凤等碑以证作基之注。又如《乡射礼》,于郊则闾,中以旌获。注闾,兽名。《周书》北唐以闾。引《山海经》郭璞注,闾即羭,似驴而歧蹄,角如灵羊,一名山驴。又荆山纶山女几之山即谷之山皆多闾。按:今天黑龙江有所谓四不像者,可能就是此闾。胡氏《正义》与是书相同。此外,根据形声诂释者极多。可见,丁晏对礼学研究之深,确实是郑注之功人。此书有六艺堂诗礼七编本。

猜你喜欢

  • 蜀水考

    四卷。陈登龙撰。陈登龙,字寿明,号秋坪,其先金陵人也,明季始迁闽中。登龙七岁而孤,母黄氏食贫,以剪采为生。登龙勤苦力学,博涉典籍,为文宏富,尤长于诗古文辞,旁及琴棋书画。年二十六,补县诸生。乾隆三十九

  • 养一斋词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

  • 类说

    六十卷。北宋末南宋初曾慥(生卒年不详)编。曾储字端伯,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绍兴年间(1131——1162),侨寓银峰,取汉以来百家笔记小说,采掇事实,分类编纂,以成此书。全书共

  • 陈将军事实

    一卷。清末尹琳基撰。琳基,清末叶山东日照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记陈国瑞将军生平。国瑞在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湖南及直隶诸省与太平军作战,以军功升至总兵,曾于僧格林沁军营做

  • 后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详见《吴兔林日记》。乾隆五十八年(1793)夏,陈廷庆辰州知府任期三年满,归棹星沙,小泊朗江鼎城下,循驿路行,再访桃花源,与贺竹林同游。山僧出迎,导由遇仙桥入,竹香泉韵,琐碎

  • 威远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李南晖修,张翼儒纂。李南晖,通渭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张翼儒,平襄人。威远县志创修于明中叶邑令汪鲸,至乾隆李南晖任县令时,已二百余年,所存汪志仅有写本七十余页,李遂立意重修邑乘。翼儒系其

  • 峨边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李宗锽等修,李仙根纂。李宗锽,曾知峨边县事。李仙根,荣县人。峨边旧无志,兹编为创始。《峨边县志》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共四卷,分十二门,依次为方域、建置、食货、礼俗、官员、乡员、

  • 清河集

    七卷。《附录》一卷。元元明善(1269-1322)撰。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今属河北)人。历官南行台掾、翰林待制、直学士、侍讲学士、礼部尚书等。预修成宗、顺宗、武宗及仁宗实录。延祐二年(1315)会试

  • 江北运程

    四十卷。清董恂撰,董恂,原名醇,以避同治载淳字而改名恂。江苏甘泉县人,道光进士。官至顺天府尹、户部尚书。是书为董醇任顺天府尹时所汇辑。首为恂自序。是书前二十卷,为自京师大通桥达通惠河经直隶山东两省境至

  • 孙子汇征

    四卷。清郑瑞(详见《政学录》)撰。此书书名郑氏自序题曰《孙子汇征》,然其书每卷皆标曰《孙武子集解广义》,未知孰是。考历代史志及诸家书目,为《孙子》十三篇作注者不乏其人,然其书多不传。所传世者也多散入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