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

十五卷。金张从正(约1156-1228)撰。麻知几等记补。一说为十四卷。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属河南兰考)人。南宋兴定年间(1217-1222)召补太医,不久辞去。于学术远取于《内经》、《伤寒论》,近学刘河间刘完素。于用药偏重寒凉,尤对汗、吐、下三法更为纯熟,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麻氏从学于张从正,著有《治病撮要》、《伤寒心镜》、《秘录奇方》等书,对后世颇有影响。此书前三卷,相传为张氏亲撰,其余《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三卷等各卷皆为其弟子麻氏据述记补。此书成于金正大五年(1228)。张氏认为医理唯儒家可明,事亲当知医,故名。书中分为说、辨、记、解、诫、笺、诠、式、断、论、疏、述、衍、诀。论病分风、暑、火、热、湿、燥、寒、内伤、内积、外积等,有十形三疗,有六门三法。名目颇为烦碎,但大致不离攻之主旨。对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较系统地反映了“三法”理论和实践。张氏认为病之产生乃邪气所致,非人体固有,邪气去自然元气恢复。又认为病有上、中、下之分,深、浅之别,“三法”可顿挫病邪之鸱张,又可除久羁之痼邪,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然张氏过分强调“三法”临床作用,未免有失偏颇,如丹溪朱震亨当时即对此提出批评。张氏阐述攻邪与扶元辨证关系,丰富了《伤寒论》中“三法”内容,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元中统三年(1262)刻本、明嘉靖二十年(1541)刊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1923)补刻医统正脉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版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韦苏州集

    十卷。唐韦应物(737-792)撰。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诗人,官至左司郎中。为官刚直为政,做地方官颇有政绩。为洛阳丞时,在两军骑士倚中贵人之势,骄横害民,韦应物绳之以法,以致

  • 来仲楼法书

    十卷。明董镐(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董镐,字彦京,董其昌之从孙。此帖所收小楷,多为董其昌中年笔,且皆经董氏自选,尤其工秀,为董书之精品,摹刻也很严谨。此帖刻成于天启二年(1623),有明华亭董氏本

  • 春秋钻燧

    四卷。清曹金撰。金一名,字葛民,号柳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著有《古文原始》、《穀书诗集》、《穀书文集》、《穀书词集》等,汇编为《石屋书》。他认为《公羊春秋》已有孔广森、张惠言、刘逢禄穷究其奥

  • 古今奇闻类记

    十卷。明施显卿(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施显卿,字纯甫,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新昌县知县。著有《古今奇闻类记》十卷。这部书成于万历丙子年。材料多取于史传和稗官小说,也兼及明代的近事。内容分为天文、

  • 论语意原

    二卷。宋郑汝谐(生卒年不详)撰。郑汝谐字舜举,宋青田(今属浙江)人。官至吏部侍郎。撰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著录。郑氏以为先儒于《论语》之义尚有阐发未尽者,遂著成此书,并

  • 东溪日谈录

    十八卷。明周琦(生卒年不详)撰。周琦字廷玺,马平(今广西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曾师事洛阳阎先生,而阎受业于薛瑄。故其学以程朱为本,复性为主。他为人端直谨厚,见重乡

  • 四念处

    四卷。隋代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条。此书依涅槃经四门,即生门,生不生门,不生生门,不生不生门。立藏通别圆四教。依四教述四念处义。每义各立一卷,共四卷。每卷开列三章,即一大意,二五停心

  • 畿辅水利四案

    不分卷。潘锡恩撰。潘锡恩,(?-1867),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光禄寺卿。道光五年(1825)命以道员发往南河,补淮扬道。次年授南河副总督。后累迁至兵部、吏部侍郎

  • 农说

    一卷。明马一龙(1490-1562)撰。马一龙,字负图,一字应图,号孟河,溧阳(今江苏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马一龙辞官后,亲自从事农业生产,痛感农夫不会讲哲理,而那

  • 尚书说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