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文

全唐文

一千卷。清董诰(1740-1818)等奉诏编纂。董诰,字雅伦,号蔗林,邦达子,浙江富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载,曾纂辑《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此书编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据清仁宗(颙琰)在《全唐文序》中称:“予近得《唐文》一百六十册,几暇披阅,觉其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乃命儒臣重加厘定。”,“仍从《四库全书》及《永乐大典》、《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内搜罗采取、普行甄录,而原书内亦有误收之文,及有关风化之作,悉删除不载。伪周编造之字,皆改正之,累月经年,方成书,文一万有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命名曰《全唐文》。”此集卷帙繁浩,几乎汇集了当时可见的全部唐、五代文章,共收入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其体例悉例《全唐诗》。“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其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次释道、次闺秀”,“至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凡例》)。并附有作者小传。俞樾曾评论说“有唐一代文苑之美,皆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可见此集影响之大。但因此集的甄录取舍决定于谕旨,且包罗极广,又成于众人之手,故疏误之处实为不少。清劳格《读书杂识》载《读全唐文札记》百余条,匡正原书之失误,后陆心源编成《唐文拾遗》七十二卷,《唐文续拾》十六卷,共辑补文章三千三百一十篇,两书均收入《潜园总集》中。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唐文》以清内府刻本断句影印,并附《潜园心集》本《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及马绪传编有《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亦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诸经绪说

    八卷。清李元春撰。元春字仲仁,又字时斋。书首有自序,称“阅诸家经解,喜其博而不尽当心。此所说,不敢袭前人。然亦有前人之唾余,姑以识一时心之所开”等等。卷一至卷二说《易》,卷三说《书》,卷四说《诗》,卷

  • 竹州集

    二十卷。附《棣华杂著》一卷。宋吴儆(1125-1183)撰。吴儆,初名偁,字益恭,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朝散郎,广南西路安抚使,知泰州。后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文肃。

  • 列国政要

    一百三十三卷。清端方(1861-1911)撰。端方,字午桥,号匋斋,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举人,授工部主事,后升为山东按察使。戊戌变法得光绪帝信任,督办农工商局。以后得荣禄保护和慈禧信任,变法失

  • 空际格致

    二卷。明时西洋人高一志撰。高一志(?-1640),意大利人。字则圣,初名王丰肃,耶稣教传教士,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来中国,万历四十四年(1616)沈兴大狱,高一志被捕,出狱后始改今名。崇祯十三

  • 致用丛书

    二种十七卷。清李宗昉辑。该书所收第一种为清汪志伊编纂之《荒政辑要》九卷,拣选各种古文献中宜古宜今的救荒良法,分门别类,汇辑成书,供后人参考。所收第二种为宋郑克编纂之《折狱龟鉴》八卷,是由明《永乐大典》

  • 京房易章句

    一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其所辑《易》凡九家,京氏《易》学为其一。据《隋书·经籍志》等著录《京房周易章句》凡十卷,亡佚。部分存于唐僧一行及李鼎祚之书中,内容不外以阴阳历算、卦

  • 隶法汇纂

    十卷。见《隶法纂要》。

  • 王度二石传新、旧《唐书·艺文志》附二石伪事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度二书,一曰《二石传》二卷,一曰《二石伪治时事》二卷。田融一书,则《赵书》一名《二石集》是也。新、旧《唐书·艺文志》称《赵石记》二十卷,《二石记》二十卷,并属田

  • 澄鉴堂石刻

    四卷。清张井得文与可、苏东坡所画竹,属钱泳为其摹刻题咏于石。张井字芥航,道光时为何道总督。此竹为万廉山旧藏,其子万少山献于张井。文与可所画竹,宋元人题咏者有苏轼、范纯仁、米芾、柯九思、吴仲圭、扬廉夫、

  • 建安县志

    十卷,清崔铣修,陆登选纂。崔铣,太平(安徽当涂)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建安县知县。陆登选,邑人,曾任浙江分水县知县。崔铣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毁于战乱,恐志乘久阙使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