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音均(韵)表

六书音均(韵)表

五卷。清段玉裁撰。段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是书附于《说文解字注》。卷首有乾隆丁酉(1777年)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等。是书初称《诗经韵谱》、《群经韵谱》,钱大昕曾为之序,后方变易体例,增加内容而取今称。每表皆首列序说,说明撰述之意颇详。《今韵古分十七部表》之序说谓郑庠分古韵为六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江永分古韵为十三部,“今既泛滥《毛诗》,理顺节解,因其自然,补三家部分之未备,厘平入相配之未确,定二百六部为十七部。”《古十七部谐声表》之序说云:“考周秦有韵之文,某声必在某部,至啧而不可乱。故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自音有变转,同一声而分散于各部各韵……要其始则同谐声者必同部也,三百篇及周秦之文备矣。辄为《十七部谐声偏旁表》,补古六艺之散逸。类列某声某声,分系于各部。以绳今韵,则本非其部之谐声而阑入者,憭然可考矣。”《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把十七部按音之远近分为六类,序说云:“学者诚以是求之,可以观古音分合之理,可以求今韵转移不同之故,可以综古经传假借转注之用,可以通五方言语清浊轻重之不齐。”《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诗经》韵字。并提出“古本音”、“古合韵”概念,谓“凡与今韵异部者古本音也;其于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本音之谨严,如唐宋人守官韵;合韵之通变,如唐宋诗用通韵。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三代之韵昭昭矣。”《群经韵分十七部表》依十七部汇辑群经韵字,体例与《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相同。段氏继承和发展了江永的研究成果,分古韵为六类十七部。他的特点是支脂之分为三部;真文分部;侯部独立。段氏把入声归入阴声,只是以质(栉屑)配真(臻先),与体例略有不合。他赞同江氏“异平同入”主张,认为平声多而入声少,所以每个入声可有几个平声相配。关于声调,段氏认为“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又认为“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段氏发现依据谐声偏旁把古字归类,其结果与古韵类别大致相同,提出“同谐声者必同部”之说,使不见于韵脚的字得以网罗无遗,这是古音研究的重要进展。段氏使各韵部的次序完全脱离《切韵》始“东”终“乏”传统,另依古韵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排列,后来王念孙、江有诰等都接受了段氏意见,所排列的韵序较段氏更精密更合理。段氏此书当时人的评价即很高,钱大昕云:“段君复因顾江两家之说,证其违而补其未逮,定古音为十七部,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穷文字之源流,辨声音之正变,洵有功于古学者已。”(钱序)段氏的老师戴震对他的学说也很推重,在给他的信中说:“大著辨别五支六脂七之,如清真蒸三韵之不相通,能发自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今春将古韵考订一番,断从此说为确论。”是书版本见“说文解字注”。

猜你喜欢

  • 续修馆陶县志

    十一卷。民国王华安、丁世恭修,刘清如纂。王华安,河南杞县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任馆陶县长。丁世恭,山东平阴人。民国二十年(1931)任馆陶县长。刘如清,清贡生。曾任山东临邑县知事,郓城、临邑等县

  • 周易说翼

    一作《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一作五卷。明吕楠(1479-1542)撰。楠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壮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终身以教授为主,与湛若水、邹守益等

  • 故宫普通书目

    六卷。清江瀚编。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除善本、观海堂、方志、满文各库之外,存于四库及丛书五库的普通书籍的简目,其依四部编排,著录书名、卷数、撰者、版本、册数,有重复的殿本而存入普通书库者亦收入。有民国二

  • 冕宁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英灿、李昭纂修。李昭字朗如,蓬州人,年未弱冠,即举于乡,屡荐未售,幕游大府,足迹遍豫陕燕鲁间,而秉铎冕宁者凡十年。冕宁县志向无刻本。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蔡韵九因大府檄调邑

  • 氏族笺释

    八卷。清熊峻运(生卒年不详)撰。熊峻运字在湄,新建(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本书取百家姓氏,以文义别为纂次。共四百六十八姓,每姓各缀以四六俪语。

  • 省愆稿

    五卷。明刘魁(?-1549)撰。刘魁字焕吾,泰和(今江西)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官至工部员外郎。嘉靖初,疏谏雷坛工作太急,忤旨廷杖,与杨爵、同怡同长系镇抚司狱。久之释归而卒。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

  • 春秋义存录

    十二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此书极力批驳所谓《春秋》一字褒贬之说,对《公羊》《穀梁》二传拘守书法的缺陷和宋儒严峻苛刻的论说颇有廓清之功。但因作者务高求胜、翻空出奇,本书之失也较为突出。如:

  • 藏征馆集

    十四卷。明刘黄裳(1529-1595)撰。黄裳,字玄子,光州(河南黄川)人,重庆守刘绘之子。黄裳工诗善文,且熟知兵事。万历十四年(1596)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兵部员外郎。倭犯朝鲜,以知兵见推,赞画宋

  • 第一期新疆水利报告书

    五卷附成绩表,一卷。民国杨增新撰。杨增新,曾在新疆任阿克苏道(维语谓白为阿克,水为苏,谓之白水,意为利农事也)。其书卷一为筹办水利文牍,卷二为筹办水利已竣文牍,卷三亦为筹办水利已竣文牍,卷四为筹办水利

  • 李太白诗选 杜少陵诗选

    李太白诗选五卷,杜少陵诗选六卷。张含辑。张含字愈光,永昌(云南保山)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二年(1507)举人。主要活动在正德、嘉靖年间。他与杨慎、杨子云等,人称“杨门六学士”。但布衣终身。《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