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

三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书名是借战国时《素问》撰成后藏于“灵兰之室”的典故,以示此书中所撰方论极为珍贵之意。此书刊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李氏晚年的著作。原刻本前有至元十三年罗天益的序言,罗氏为李氏晚年的学生。全书论病共分为二十一门,载方剂二百八十三首。卷一列饮食劳倦、中满腰胀、心腹痞、胃脘痛、消渴、眼耳鼻等六门;卷一列头痛、口舌咽喉、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妇人等六门;卷三列大便结燥、小便淋闭、痔漏、阴瘘阴汗、泻痢、疮疡、杂病、自汗、小儿等九门。每门首列总论,次列方药。作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李杲强调补益、调理脾胃在治病中的重要性。李氏认为人之脾胃对人整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强调治疗各种疾病时,要注重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在此书的脾胃虚损论中,对当时有些医生由于拘泥于刘完素、张从正在临床中滥用寒凉,攻伐药物,以致损伤脾胃功能,影响疾病预后的情况,李氏予以分析其弊害之所在。认为凡是先患其他疾病而及脾胃者,或是脾胃先病而引起其他疾病者,均应从脾胃论治。其学术见解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李氏立方遣药颇有特点,书中所载方剂多为李氏创制有效秘方。方剂的药味仍较同时代的其他名医处方略多,制方讲求配伍,善于掌握药性的升降浮沉和药物的相制相用,在临床应用中多有良效。颇有临床应用价值。有元至元十三年(1276)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十三经解诂

    五十六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撰。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于《易》只取程传及本义,各标

  • 读史津逮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

  • 笔畴

    二卷。明王达(生卒年不详)撰。王达字达善,号耐轩居士,无锡(今属浙江)人。洪武初举明经,为本县学训导,改大同府学,后迁国子助教。永乐初擢编修,累官至侍读学士。王达性简澹,博通经史,与解缙、王璲、王偁等

  • 麟传统宗

    十三卷。明夏元彬撰。元彬本名彪,字仲弢,德清(今浙江德清)人。该书饾成编,漫无体例。按《春秋》十二公顺序,隐公之前,冠以《国语》十余条,以记周室东迁始末。经文之下,或录《左传》、《国语》,或取《公羊》

  • 安徽通志

    二百六十卷,首六卷。清陶澍、邓廷桢修,李振庸、韩玫纂。陶澍(1779-1839),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由编修历给事中,授川东道,迁山西按察使,清道光元年(1821)擢安徽布政使,三年正月授安

  • 醉画图

    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原名廖燕生,字人也,又字紫舟,广东曲江人。生于明亡清初之际。清初戏曲作家。其性格简傲,屡应科举不第,一生抗节不仕,以教馆为生,靠卖文笔维持生计,布衣终身。曾有县令想

  • 道德经石刻

    二卷。旧题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不确)。古人研究《道德经》者,或立注释解载于竹帛、或书写经文刻于石上以传后世。收藏家以古者为珍品,有的还假造今作为古品。此篇就是有人从石碑上拓下来后,加盖铃宣、连珠印及双龙

  • 易图明辨

    十卷。清胡渭(1633-1714)撰。胡渭原名胡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十五岁为县学生,然乡试屡不第。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尤长于历史地理。曾著《禹贡锥指》二十卷,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并书“

  • 尚书考疑

    一卷。清凌鸣喈撰。凌鸣喈字觉甫,号泊斋,浙江乌程人,以进士官兵部郎中。本书始于《虞书》,而在“禋于六宗”以下即阙,可能现存本书为未完稿。本书为凌鸣喈对《尚书》中一些有疑点的问题进行的考证。其中对《虞书

  • 拜经楼丛书

    三十一种,九十八卷。清吴骞辑刊,清朱记荣重刊。吴骞字槎客,一字兔林,浙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贡生出身,笃嗜典籍,喜刊古书,遇善本书则倾囊购之,家藏书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夕展诵。能画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