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经文字通正书

十经文字通正书

十四卷。清钱坫(1744-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经学家、书法家,钱大昕兄之子,钱塘之弟。乾隆副贡,官陕西乾州、直隶州州判。钱坫曾游关中,为毕沅幕宾,与方子云、洪亮吉、孙星衍讨论训诂、舆地学,并精研舆地学与文字学。论者谓钱坫沉博不及大昕,而精当过之。所著除本书外,尚有《诗音表》一卷、《车制考》一卷、《论语后录》五卷、《尔雅古义》二卷、《尔雅释义》十卷、《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九经通借字考》十四卷、《说文解字斠诠》十四卷、《新斠注汉书地理志》十六卷、《史记补注》百三十卷等。本书题名“十经”,是因为它包括:《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主要考证各经之中文字的通假,所以叫做“通正书”。自序说:“康成注经,有读如读若、当作当为、或作或为、声相近、声之误诸说,与夫通之言同为异文一理,正之言准,乃殊义一宗,通正之缘,因声因字两例总之。何谓声,则语言是,何谓字,则偏旁是。语言则臣为辰,鼻为畀,是曰声同;禫为道,宗为臧,是曰声转。偏旁则工为功,功亦为工,正为征,征亦为正,是曰互通;父为甫,又为荨,方为旁,又为谤,是曰类通。又‘掤’见《诗·风》,《左传》谓之‘冰’;‘掫’见《左传》,《周礼》谓之‘’;‘窆’见《周礼》,《檀弓》谓之‘封’,《左传》谓之‘塴’;‘骴’见《月令》,《典礼》谓之‘渍’,《公羊》谓之‘瘠’;倘不同条共贯,曲推旁穿,何以理群类,究万原哉!”因此本书务推众说,以便推究本义。由于主旨如此,所以书中一部分依从《说文解字》,如一部“丕”下说,《周书》“丕子之责”,郑康成谓,“丕”读作“负”,《史记》正作“负子之责”,那么,“丕”与“负”相通。《春秋》“丕郑”,《史记·晋世家》作“邳郑”,这又与“邳”通。“邳”是以邑为氏,应用“邳”。又如,上部“旁”下说,也作“雱”,同古旁,与“方”通。《虞书》“方鸠僝功”,《史记》作“旁聚布功”,士丧礼牢中“旁”下注:“今文‘旁’为‘方’是也。”又与“彭”通。《易》“非其彭”,《子夏传》作“匪其旁”。按:“旁”字从方,“”即“祊”字,“祊”也从方,因此互通。如此之类,都颇为详赅。有嘉庆丁已文章大吉楼刻本,民国中国书店影印清嘉庆刻本。

猜你喜欢

  • 练溪集

    五卷。清傅米石(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傅米石,字立允,山东巨野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工古文。本集计文二卷,诗二卷,杂记一卷。集前有门人李包序,后有其子尔德所作家传。米石古文谨严有法度,

  • 宋百家诗存

    二十八卷。清曹庭栋(1699-1785)编。曹庭栋生平见《易准》辞目。此书所编皆《宋诗钞》缺漏者,“选刻两宋诗人遗集以广诸选本所未及”(《自序》)。所选共一百家,始于魏野《东观集》,终于僧斯值《采芝集

  • 礼疑义

    一卷。南朝梁周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周舍,字昇逸,汝南安成(河南汝南县东南七十里)人。官至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卒赠侍中护军将军,谥简子。事迹见《梁书·周舍传》及《南史·周朗传》。案两传称武

  • 遗山诗集

    二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出于北魏拓跋氏。北魏亡后,其一支落藉河南,后迁山西。定兴五年(1221)进士及第,但未赴选。金哀宗正

  • 乡党义考

    七卷。清胡薰撰。薰字兰亭,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是书首有陈诗的序文,薰的自序并例言。仿江永的《乡党图考》并加详。于各节本文下,先本义,次集证。本义以集注为主,集证以群经为主。经未完备,补以注疏。

  • 顺昌县志

    ①六卷,清郭锳修,黄宣等纂。郭锳,字子铎,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顺昌县知县。黄宣,邑人。按顺昌县志,明正德以前无考。正德十二年,邑令碧溪人马性鲁修成志乘一部。万历四年邑令临川人舒俸再修。郭锳任县令

  • 蠡海集

    一卷。旧本题宋王逵撰。宋朝名王逵者有三人,一是宋仁宗时人,曾官江南西路转运使,调淮南转运使。包拯曾连具七章弹之,极斥其贪鄙酷虐,以此之人,不像能著书立说之人。二是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其所

  • 大学问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该书乃毛氏为答其门人邵廷采之问而作,据其所作《大学知本图说》敷衍之,大旨仍主王阳明“致良知”。

  • 苍耳斋诗集

    十七卷。明方问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问孝,字胥成,安徽歙县人。生卒及仕履均未详,歙县志亦无其名姓。著有《苍耳斋诗集》。是集为方问孝诗集,共十七卷。据集中有《与汪道昆诗》,知其当是隆庆万历年间

  • 春秋集传辨异

    十二卷。清赵培桂撰。培桂字月亭,汉南(今湖北宜城)人。咸丰初出知武安县事,后补汝州州同,不久调陈留。公务之余,潜心经学,专力著述。该书前有同治六年(1867)作者自序,知书始作于咸丰五年(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