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医案按

古今医案按

十卷。清俞震(1710一?)撰。俞震字东扶,号惺斋,嘉善(今属浙江)人。性敏慧,自幼博览群书,兼工吟咏。后因多病,转攻医学,师事金钧(字上陶),得其秘奥,医病多获良效。俞氏广泛收集历代诸家方案,上至仓公,下至清叶天士,共六十余家,辑成此书。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杂病;卷九为女科;卷十为外科和幼科。俞氏所编病证,基本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医案一千零六十余则,按语五百三十余条。每证之下,列各家医案,并对部分医案附注按语。按语对各家学术思想,析其异同,褒贬分明,结合临床经验,析疑解惑,指出辨证施治关键所在。书中取江瓘《名医类案》中部分医案,并参录其他有关医学著述,间或收采诸史传、说部、杂著中医案之有新意或立奇法者,以广读者见闻。所选医案一般以脉证俱全,辨证详明,有议论有发明者为依据。名医治奇病有奇验者,必亲眼目睹始载入其书,不以传闻为据。分证为类,每类多少不拘,以有心得为主。体例十分精慎,广载异闻,颇能启人智慧。俞氏此书,博中求约,每证酌采精要之案,或有同证异治,必发明其殊途同归之意,彼此参证以求真谛。于伤寒温热两病,剖析尤为精微,多为俞氏心中所悟。按语多注重说理,概括性强。对辨证治法,能“辨其真伪,别其是非,析其同中之异”,指出证治要领和案例特色。俞氏认为学习医案著作,能给医者治法之“巧”。他曾说:“名医能审一病之变与数病之变而曲折以赴之。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靡不随手而应”。说明医生临证须多读医案,掌握若干巧治治法,以丰富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实效。俞氏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此书在同类著作中具有较高水平,为研究前人医案较好的参考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光绪九年(1883)重刻吴江李氏藏版,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辨志书塾所见帖正续刻

    无卷数。清李兆洛辑。前列赵南星至朱国祯十一人,为“东林翰墨”。又缪昌期至侯歧曾十四人,附候氏书五家。自跋说,明时诸书家,随听见入石,故不能依先后次弟入石。始于道光六年(1826)春,完于十四年(183

  • 沧螺集

    六卷。明孙作(约1361前后在世)撰。孙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末,避兵三吴,惟载三世藏书,众为买田筑室于淞。洪武六年(1373),召修《大明日历》。书成,例授翰林

  • 谰言编

    见《谰言长语》。

  • 易学四同

    八卷。别录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该书以“四同”为名,大概是因为朱熹《本义》首列九图,说有天地自然之

  • 易图识漏

    无卷数。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福建龙岩人。蔡清的弟子。正德九年(1514)以岁贡生官海阳县训导。该书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前有正德二年(1507)自序,称易图凡二十七面。但检书中新旧诸图共有二十八

  • 古香斋袖珍板书

    十种,九百零三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命刻袖珍板书十种,“古香斋”是弘历为皇子时读书之地,因以为名。所刻十种为:《资治通鉴纲目》二十卷、《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御选古文渊鉴

  • 金石古文

    十四卷。明杨慎(1487-1559)辑。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本书上起古初,下迄于汉,皆采金石之文。但真伪错杂,疏漏甚多。如阳虚石室仓颉文、岣嵝

  • 秋思草堂遗集老父云游始末

    一卷。清陆莘行(生卒年不详)撰。莘行字缵任,浙江钱塘人,陆圻女。该书记其父陆圻与查继佐、范骧等,涉嫌庄廷钱文字狱案,得脱罪获免,遂变更姓名,四方云游,不知所终。现存《痛史庄氏史案》附刊本、古学汇刊本、

  • 易经浅说

    八卷。明陈琛(1477-1545)撰。琛字思献,号紫峰,福建晋江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后辞官归乡终养。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佥事,不赴;再起江西提学佥事,也没有去上任。事迹附

  • 清江三孔集

    四十卷。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撰。临江(今江西清江等地)守王编。孔文仲字经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嘉祐六年(1061)进士。官中书舍人。孔武仲字常父。嘉祐八年(1063)进士。官礼部侍郎。孔平仲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