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象辞

周易象辞

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清黄宗炎(1616-1686)撰。黄宗炎,浙江余姚人,字晦木。宗炎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皆以易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无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于承天时运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均分明融洽。其他如解豫六二爻辞:“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卦六五爻辞:“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作牵强附会之解。解释卦初六爻辞“无咎”说:“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更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与此相同。均可以自成一说。至于“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变更,但黄宗炎说必须附颐而动,则认为是须发之须,未免伤于好奇。又如,对易的字义,多引篆文解释,亦不免王安石《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后附录《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致相同。《寻门余论》兼排释家之说,难免曼衍于《易》外。其指责宋儒,词气亦偏激。然而他论四圣相传,认为不应当在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再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秘。《周易》未遭秦火,不应当独禁其图,转而被道家藏匿二千年之久,至陈抟才开始出现,乃为真切之论。《图书辨惑》谓陈抟的图书是道家养生之术,与元代陈应润的说法相符合。又说周敦颐《太极图说》,图杂有仙真,说冒以易道,此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做的考证大致相同。至于说朱熹从而字析之,更是流入释家,不免有意深文,存有姚江朱、陆的门户之见。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际上列此二书,称之为附录,而非另成一书。皆收入《四库全书》。《寻门余论》及《图书辨惑》,有沈懋德《昭代丛书》刊本。今余姚县黎洲文献馆藏稿本《周易象辞》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存二十二册,是《周易象辞》原未分卷。

猜你喜欢

  • 绎志

    十九卷。清代胡承诺撰。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竟陵(今属湖北)人。明崇祯举人,入清,隐居诵读。著有《续书说》、《菊佳轩诗集》。此书是作者的札记类论著,卷下分目,计有六十一目,主要内容为泛论儒者“志学、明

  • 读易举例

    三十二卷。清俞大谟撰。大谟字安国,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此书每两卦为一卷,每卦记其卦始、卦根、卦内、卦外、卦画、卦体、卦性、卦德、卦用、卦数、卦伦、卦位、卦方、卦物、卦象、卦义、卦时、卦主等内容。均直

  • 随园诗话

    十六卷。《补遗》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外任,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

  • 灵岩山人诗集

    四十卷。《年谱》一卷。灵岩山人集,清毕沅(1730-1797)撰。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修撰。官甘陕甚久,后累官至湖广总督。其治

  • 同音字辨

    四卷。清刘维坊撰。维坊字言可,号乐山山人,勃海人。是书撰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北平徐沅澂参订。又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订。书前有贾植序,略云:刘子乐山嗜学博古,质朴无华,工篆刻,以铁笔为

  • 黄门集

    三卷。明陈与郊撰。陈与郊,字广野,号玉阳仙史,海宁(今属浙江海宁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工于乐府,著有《檀弓辑注》、《方言类聚》、《广修辞指南》、《杜诗注评》、《隅园集》、《文选章句》、《昭君

  • 杜律意注

    明赵统(约1550前后在世)撰。赵统,字伯一。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户部郎中。是编所诠释均为杜甫七言律诗。首论拗体,称为“杜甫粗律”,完全是杜撰概念,今人莫名其妙。且自

  • 双砚居词话

    一卷。清邓廷桢(1775-1846)撰。邓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至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与林则徐一起禁烟,共同抗击英军,颇著声名。邓廷桢博通文字音韵,工于诗词,

  • 释大

    八篇。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释大》一书专释字之有大义者,故名《释大》。释“大”之词,《尔雅》收三十九字、《小尔雅》收六字、《广雅》收五十八字、《毛诗传义类》收五十字、《拾雅》收九十字。

  • 仿知不足斋丛书

    五种,十三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著作,都已有刻本;共五种:汉东方朔《灵棋经》二卷、宋叶大庆《考古质疑》六卷、明叶秉敬《类次书肆说铃》二卷、明黄省曾《兽经》一卷、明王稚登《虎苑》一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