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杜氏注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贾逵书中转录得来。马国翰从《周礼注》中钩稽杜氏之说,辑成此书,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杜氏之说师法谨严,且为最古之《周礼》说者。今以郑注校读杜注,有杜胜于郑者,如《小宰》“宫刑”及“王宫”,凡“”郑不改字,而杜云“‘宫’当皆为‘官’,与上‘建邦’二字及下‘官府六叙’、‘官府六属’诸文相贯”;《女祝》“招梗”,郑云“梗,御未至也”,而杜读“梗”为“更”,盖即以为《月令》“更皮币”之“更”,襄九年《左传》“祈以币更”之“更”,与下文、禳同为祷神之名,等等。亦有郑胜于杜者,如《典瑞》“珍春”,郑云“王使之瑞节,当与琬琰相依”,杜以为“‘珍’当为‘镇’,以征守者”,王所守,非使者可执,杜说盖非;《磬师》“缦乐”,郑云“缦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杜读为“怠慢”之“慢”,而慢声为《大司乐》所禁,《磬师》不当有此乐,杜非盖非,等等。有郑从杜而得者,如杜以《内宰》“二事”为丝枲之事,以《遂人》“兴锄”之“锄”为“助”,谓起民人,令相佐助,郑无异说。有郑从杜而失者,如杜以《甸祝》“表貉”为“兵祭”,郑亦云“祃祭”,不知“貉”、“祃”字虽通,而祭师于所征之地为祃,祭师于所田之表为貉,二者有别。马氏钩稽多有疏误,如杜于《醢人》“豚拍”、《盐人》“苦盐”、《稻人》“荡水”、《内史》“以方”、《圉师》“椹质”皆有注,马氏漏辑;《大宗伯》“吉礼”注,杜语当以“书亦多为吉礼”止,其后二十七字当是郑语,马氏误辑。

猜你喜欢

  •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

  • 荆门直隶州志

    ①三十六卷,清王树勋修,廖士琳纂。王树勋,江苏江都人,监生,官荆门直隶州知州。廖士琳,湖北汉阳人,嘉庆三年(1798)副榜。荆门,故隶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直隶州。州志自乾隆十九年(175

  • 河汾诸老诗集

    八卷。元房祺编。据高昂霄跋,称房祺为大同路儒学教授,而房祺在后序中自称“横汾隐者”。是否是罢官后乃编此集,也未可知。所收有麻革、张字、陈赓、陈扬、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此八人

  • 明堂灸经

    八卷。旧题西方子撰。西方子身世不详。《四库全书》将此书归入宋代著述。书中专论灸法而不言针,受王焘《外台秘要》影响很深。全书分八卷,每卷皆无题名,按人身穴位图分卷。卷一为头、胸、腹正面图,三幅;卷二为手

  • 周易通

    十卷。清浦龙渊撰。浦龙渊字潜夫,吴县人。曾为洪承畴幕僚,由于洪承畴的推荐而官至城步县知县。自认为“六爻之义本一理,四圣之旨本一贯”,由于说易者都以自己的意见解易,才导致卦辞不通于象辞,下卦之辞有的不通

  • 绩学堂文钞

    六卷。《诗钞》四卷。清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清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曾被大学士李光地推举给朝廷。康熙四十四(1705)年康熙南巡,文鼎

  • 榴馆初函集选

    十二卷。明杨思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杨思本(一作忍本),字因之,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无考。著有《笔史》。是集凡十二卷。首为《释道十笺》一卷。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君子

  • 孤树裒谈

    十卷。明李默(?-1556)撰。李默,字时言,瓯宁(今福建建瓯)人。李默博雅而有才辩,以气自豪。官至翰林学士。著有《建阳人物传》等。《孤树裒谈》是记叙明洪武年间至正德年间事迹的笔记小说。取材群书约三十

  • 内经知要

    二卷。明李中梓(1588-1655)撰。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博通医学,门人甚众。学术上受李杲、薛己、张介宾等人影响,主张脾肾并重,擅用温补。其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医

  • 袁礼部诗

    二卷。明袁衮撰。袁衮,字补之,号谷虚子。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庐陵县知县。以正田藉、稽虚税为时所称颂。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袁氏为吴中鼎族,袁衮与其兄、弟六人号袁氏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