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登科记考
三十卷。清徐松撰。徐松(1781-1848),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嘉庆年间进士,任《全唐文》馆提调兼总纂,后由翰林院编修擢湖南学政、潼商兵备道,因事谪戍伊犁,赦还后复官内阁中书、陕西榆林知府。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尤长于地理之学。著述有《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唐两京城坊考》、《唐登科记考》等,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会要》三百六十六卷,为传世的《宋会要辑稿》。科举制兴于隋,盛于唐,初有进士题名录,记录同榜者姓名、郡望、行第等,以为纪念。随后,就此原始记录加以扩充、整理、分卷,成为“登科记”专书。这类专书,先是私人著述,唐宣宗时由于执政的爱好与提倡,便出现了官书。大中十年(856),郑颢始奉敕编呈《诸家科目记》十三卷,宣宗阅后下令逐年编录。有唐一代,“登科记”一类的著述,据徐松在该书《例言》中所考,“不下十余家,见于《新唐书·艺文志》者,惟三家而已”。其崔氏《唐显庆登科记》五卷,所载自唐初至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已非原书。姚康《科第录》十六卷,自武德至长庆二年为十一卷,其后又被续补自长庆三年至天珰丙寅(906)。李奕《唐登科记》二卷,至宋散失,仅存《登科记序》一篇。这些著述,南宋洪适重加编集,为《唐登科记》十五卷。至元代以后,这类著述日渐散佚,仅《文献通考》卷二九、卷三十中保存有“唐登科记总目”、“五代登科记总目”。徐松即以此为纲,从大量文献资料中辑录纂集成该书,时在道光十八年(1838)。该书前二十六卷,编年载录自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科举沿革大事、知贡举者姓名、各科录取人数及可考者姓名、试题与对策原文。每项资料,均注出处。卷二十七附考,按科著录年代不详的人物:进士科六百九十三人,明经科二百五十六人,制科七十六人,总计一千零二十五人,以大致年代为序。最后三卷为别录,辑录有关唐五代科举掌故、议论、诗文等文献资料。该书取材广泛,史籍、方志、类书、文集、笔记、碑志,汇辑唐五代有关科举的各种资料为一书。对于某些问题的考订翔实,加有按语。该书可视为是有关唐五代科举问题的一部系统的工具书,最初由王先谦于光绪十四年(1888)编入《南菁书院丛书》刊行。1941年,岑仲勉著《登科记考订补》,收入《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一本。1984年,中华书局以《南菁书院丛书》本为底本,参以岑仲勉订补,出版了校点本,分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