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六话

四六话

二卷。宋王铚撰。王铚字性之,自称汝阴老民,汝阴(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初,官迪功郎,权枢密院编修,曾被诏为京官,罢归后每日吟咏,学者称雪溪先生。著有《侍儿小名录补遗》(已著录)。《雪溪集》等。“四六”即骈体文。此书为评论宋人骈体文的一部专著。前有王铚自序。王铚在序中概述四六文的渊源流变:“六代及唐,诗虽骈偶,而格取浑成。唐末五代,渐趋工巧。宋代沿流,弥竟精切。”认为自唐天宝年间以来,师友渊源,口传声援,至今己四百余年,始成集诗赋之大成,可见“四六”之成熟,绝非一人一时之力。指出:“号为四六者,皆诗赋之苗裔也。故诗赋盛则刀笔盛,而其衰亦然。”主张“四六贵出新意”,并用诗赋的标准衡量,评议唐宋时的四六文,而力赞“新语”、“高奇”、“警策”之作。此书流布较广,并被编入《百川学海》、《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等丛书。

猜你喜欢

  • 宜略识字斋杂著

    不分卷。清代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为清代学者王念孙之子,著有《王敬之全书》。此书是作者七十岁至七十九岁间,每年完成一册,共九年而成,即为1855年成书。此书按年分册,体例不一,主要内容为诗文考

  • 经学初程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

  • 闺秀正始再续集

    四卷。清单士厘撰。单士厘,字受兹,生卒年不详,浙江萧山人,嘉兴县学教谕举人恩溥之女,出使大臣归安钱恂之妻。单士厘先后随同钱恂前往日本及欧洲数次。光绪二十年(1894),即已往日本,比秋瑾、何香凝均早,

  • 黄石公三略

    三卷。旧题黄石公撰。黄石公事迹具《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述云:秦灭六国后,故韩相后人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于博浪沙行刺始皇帝,未成。遂更名姓,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在圯(桥)上遇一褐衣老父,以为良“孺

  • 栾城集

    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宋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第。

  • 大学辨业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塨字刚主,号恕谷。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清思想家,师事颜元,为“颜李学派”奠基人之一。著有《小学稽业》、《大学辨业》、《平书订》、《恕谷文集》等。是书首有塨自序

  • 书经集意

    六卷。万嗣达撰。其生卒年不详。嗣达字孝仲,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人。明代学者。曾在南京刑部任职。《书经集意》卷首有自序,言书成于天启二年(1622)。该书分节讲解经文,较为浅近,似为家塾启蒙读本。间有杂

  • 大衍索引

    三卷。宋末元初丁易东(详见《周易象义》)撰。本书专门研究大衍之数,论述五十及四十九变化之理。全书分三篇:一曰《原衍》,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下,为图三十六以解之;二曰《翼衍》,自五十五数衍

  • 杨端洁集

    不分卷。明杨时乔(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杨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著有《周易古今文全书》。此集为其子圣践所编。江右之学,只杨时乔

  •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