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问天对解

天问天对解

一卷。明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宋高宗时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孝宗时任广东提举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正直爱国,主张抗金。曾屡次上书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因此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取法王安石及晚唐诸家,构思新巧,语言新鲜活泼,畅达易晓,自成一家,号称“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以写田园风光为主,亦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天问天对解》是他研究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的重要作品,收入《诚斋集》卷九十五。《天问》是屈原的作品,《天对》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是以“对”的形式逐节回答《天问》所问的问题。此书对《天问》、《天对》一并注释。其体例是:先列《天问》一段原文再加注释,再列《天对》回答的部分,并加以注释;间杂王逸《楚辞章句》的注释,稍加评论。自《天问》面世之后,只有柳宗元对屈原提出的各种宇宙、历史、神话诸问题作出回答。柳氏通过对答,继承发展,有时也批判了屈原在《天问》中表达的思想。它与《天问》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杨氏将《天问》、《天对》合解是从实际出发的。通过两书的参照、互补,对两书都可以做出深入的阐发。《天问天对解》基本是根据《天对》来解释《天问》的,有时也在柳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表明自己针砭、讽刺之意。如注“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杀身”,便进一步发挥成败在于人事,非天命的思想,并斥责小人坏国。尽管如此,此书仍有一定价值。一、疏通了《天问》、《天对》的艰难文字,有助于后人的理解。二、此书是较早从《楚辞》中分离出的单独注释本。对《天问》研究自成体系,有较大影响。此书对《天问》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著作。三、此书是较早对《天对》加以注释的著作,对研究《天对》具有史料价值,以《天对》原文与《柳河东集》中《天对》相较,使柳宗元集中《天对》版本更加完善。因杨氏是遵柳氏《天对》而注《天问》,柳氏之误亦被杨氏因袭,如将“雄九首,倏忽焉在”之“倏忽”,解为南北海二帝,与《天问》句意不合,实属误解。《天问天对解》载《诚斋集》中,至明代始有单行本。明崇祯十年(1637)古香斋刻本,清华大学藏。同年毛升、林学本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儒门法语

    无卷数。清代彭定求(1645-1719)编。彭定求见《周忠介公遗事》条。作者在此书序中明确了编此书宗旨,即朱陆二派儒学理论殊途同归,不能只持其一方。全书共摘录了宋代朱熹、陆九渊,明代薛瑄、吴与弼、陈献

  • 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

    八十卷。清曹振镛等奉敕撰。是书专记平定张格尔叛乱。卷首列清宣宗诗六首,次列张格尔叛乱缘起,是书将有关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谕旨、奏折,按年月排比,自命将兴师、告功庆成,备述始末。是书成后,有自刊本行世。

  • 昭觉县志稿

    四卷,清徐怀璋纂修。徐怀璋,字奉伯,兴平人,曾任昭觉县知县。昭觉在凉山之中心,原名交脚。清宣统三年(1911)川督赵尔异始奏设县治,正名昭觉。徐怀璋任县令后,于公务之余,辑成是篇。自谓仅撮取大要,为后

  • 遂安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邹锡畴修,方引彦纂修。邹锡畴,乾隆年间遂安县知县。方引彦,遂安县人。《遂安县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方舆志,目为沿革、分野、疆域、形胜、乡落、风俗

  • 区种图说

    一卷。清孙宅揆(生卒年不详)撰。孙宅揆,字熙载,号毅斋,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孙宅揆在认真研究同时代人朱龙耀有关“区种”著作的基础上,写成《区种图说》(又称《教稼书》)一书。

  • 福宁府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李拔等纂修。李拔,字清翘,号峨峰,四川人,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福宁府知府。福宁府志,明曾数修。书皆无存。李拔任知府后,恐故实放失,又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纂成此书。乾隆二十四

  • 天潢玉牒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主要记述明太祖历代世系,以及太祖出身寒微、起兵、登极后事。其书略以编年为次,凡皇后、太子、诸王谥号封爵,都一一详列。据考,此书成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故有些记载与史实不符,不足据为实录

  • 补辑石柱厅新志

    十二卷。清王槐龄纂修。王槐龄,曾任石柱厅厅丞。石柱,宋为南宾县,元因宋制,明并南宾,其石柱土司则如旧。清设石柱厅。石柱厅旧无志,清康熙间曾尝试纂修,然事未竟而稿佚。乾隆四十年(1775)厅丞王荣绪为志

  • 不二斋文选

    七卷。明张元忭(1538-1588)撰。张元忭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山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卒谥文恭。著有《绍兴府志》等。是集为张元忭诗文别集。凡七卷,其中文六卷、诗-卷。卷

  • 灊山集

    三卷。宋朱翌(1098-1167)撰。朱翌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渡后,为中书舍人。因不附秦桧,被贬谪至韶州,居十九年。名山胜景,游览殆遍。《四库全书总目》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