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和县志

太和县志

①七卷。明刘修,陈琯纂。刘,字逊山,直隶清苑人,举人,明隆庆六年(1572)来知太和县事。陈琯,太和县训导。刘来任知县,以太和旧未有志,惧文献久而无征,于是创议纂辑,延陈琯主其事,始事于万历二年春,阅三月而志成。此志都为七卷,卷一为舆胜志;卷二为食货志;卷三为建置志;卷四为历官志;卷五为人物志;卷六为礼制志;卷七为艺文志。又于各志之下,别分子目,总其目凡六十有七。此志大抵采辑中都颍州诸志,参考耆旧私录汇辑而成。虽仓卒成篇,时仅三月,又事属草创,无所因袭,然体例粗备。此志征引各书,皆一一标其出处,礼制一门,颇有实录,远胜于明季诸志。有明万历二年(1574)刻本。②八卷。清陈大纶修,吴溢、丁亮纂。陈大纶,字理仲,河北定兴人,选贡,官文林郎,清顺治十四年来任太和县知县。丁亮,太和县训导。顺治十六年七月(1659),县令陈大纶请续修县志,延训导丁亮任总纂,学博吴溢参酌体例,阅月而告竣。此志仿纲目之体,纪一事,载一名,以提纲大书之,其下用双行详记其事之始末,甚得纲目体遗意。其引用书史颇为宏富,远稽《汉书》诸列传,近探《会典》之史籍。于县邑之建置,有兴有废,废者图中留其故址,在清初志书中,尚不多见。有清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抄本。③八卷。清成兆豫修,吴中最、洪朝元纂。成兆豫,字悦岭,山东济南人,雍正年间拔贡,乾隆十四年(1749)来知太和县事。太和县志,始于明万历二年(1574),为县令刘所创修,历八十余年,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县令陈大纶,乃重加纂辑,此志距顺治陈大纶志已越百余年。成兆豫来任知县,适颍州知州王敛福创修郡志,征文献于属县,成兆豫与邑人共议重修县志,延吴中最等主其事,未及半年,于乾隆十六年而全志告竣。此志八卷,分元亨利贞四集,大抵因循陈志,鲜所更易。全志体例,一归简净,痛扫繁芜,然仓成书,未免失之简陋。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

猜你喜欢

  • 钦定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续文献通考》。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将《续文献通考》与《清朝文献通考》分别成书,是书则于乾

  • 国朝名人著述丛书

    十五种,十六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均为清代学者文论、诗论著作,与书名不十分相符,而且多为常见著作。如顾炎武《救文格论》一卷,见于《亭林遗书》;黄宗羲《金石要例》一卷,见于《梨洲遗书》;王

  • 倚红楼诗草

    一卷。清潘淑正撰。潘淑正,生卒年不详,字云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潘鹤龄之女,上虞连芳之妻。此书有光绪十七年(1891)枕湖楼藏版刊本。书前有俞樾所作序言,书后有潘淑正之子连葆谦所作的跋语,共收四十

  • 知命录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见《玉堂漫笔》条。《知命录》一书以记录秦蜀的山川名胜的内容居多,是陆深于嘉靖十三年赴四川任左布政史的途中见闻编就。书名之所以叫《知命录》,是因为当初授职陕藩,路经杨州蜀冈,因诧

  • 黄州府志拾遗

    六卷,清沈致坚纂。沈志坚,字卓梧,湖北黄冈人,举人。夙好藏书,精于考证。曾著《三国地理志补》、《黄州府志证误》。其平时浏览古籍,凡有关黄州,考之旧志未采录者,辄自笔记,历数月而新志成。宣统二年(191

  • 小学定律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

  • 静惕堂诗集

    四十四卷。清曹溶撰。曹溶为清代文学家。生平详见(《粤游草》辞目)。曹溶学识渊博,诗文丰富。但诗文集起初并无定本,篇章多寡不一。有作三十卷,亦有作正集八卷、续集三卷,均不知何人所编。《静惕堂诗集》四十四

  • 丧服经传袁氏注

    一卷。晋袁准撰,清马国翰辑。准生卒年不详,字孝尼,陈郡阳夏(今河南省东部)人。官至给事中。袁瓌从祖,《晋书》把《准传》附在《瓌传》后面。袁准忠信公正,不耻下问,性恬退,著书十余万言,论治世之务,以儒学

  •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清陈作霖(约1890前后在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元年(1875)举人,卒年八十四岁。《可园诗存》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首卷曰《烬余草》,依次为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