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会通
六卷。翟衡玑撰。翟衡玑,湖南武冈人。其余不详。此书之说似受道家影响颇深。综观全书之旨,乃“以太极为会归,以图书为大用。而以礼乐为治世之根本。天地之气,不外阴阳,阴阳之发端在礼乐。故治平之术,礼乐为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一切原本于太极。并声称自己继承了孔、孟、颜、曾之道统,俨然以孔子自比。其说妄诞不经,自负已极。属近代以经文粉饰杂说之流。有铅印本。
六卷。翟衡玑撰。翟衡玑,湖南武冈人。其余不详。此书之说似受道家影响颇深。综观全书之旨,乃“以太极为会归,以图书为大用。而以礼乐为治世之根本。天地之气,不外阴阳,阴阳之发端在礼乐。故治平之术,礼乐为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一切原本于太极。并声称自己继承了孔、孟、颜、曾之道统,俨然以孔子自比。其说妄诞不经,自负已极。属近代以经文粉饰杂说之流。有铅印本。
三卷。清高泽生纂。高泽生,字孔霖,清初颍上人。泽生少有文名,为诸生,县令常翼圣重其人,资之以入国学,卒不第。乃南游吴越,逾岭南,归以著书娱老。为文有法度。著述除此书外,尚有《南游日记》四卷。据道光六年
八卷。清杨嗣奇修,李维翰、等纂。杨嗣奇康熙年间任良乡知县。《良乡县志》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全书八卷,十纲,分为:舆地、建置、赋役、官师、人物、纪幽、物产、武备、祥、艺文。该志以纲冠其首。一目
十四卷。清王余祐(1615-1684)撰。王余祐,本姓宓,先世为王氏。字介祺、申之,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诸生。少时受知于桐城左光斗,故喜谈气节,其学则师从容城孙奇逢、定兴杜越,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十六卷。清张邦伸(详见《庆诞记》)撰。该书原名《锦里新闻》,因与段成式书同名,遂改定今名。锦里即成都别名。此书记蜀中人物,至清初为断凡《明史》有载或系明朝科第者,概不收录。卷首有邦伸自序及凡例。分名宦
三编,三十集,二百零八种,一千二百八十九卷。清伍崇曜(1810——1863)辑。伍崇曜,原名元薇,商名绍荣,字紫垣,广东南海人。其父伍秉鉴于广东开办洋行,为广东富商,伍崇曜也曾经营怡和行。鸦片战争时曾
清杨思圣(1618-1661)撰。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直隶钜鹿(今河北巨鹿)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四川布政史。平生不慕名利,为官廉洁清正,颇得民心。常与申涵光、殷岳唱和,
一卷。民国施则敬撰。昔黄侃取陈澧所考得反切上字凡四百五十有二,据以列表解释,命名《反切解释上编》(收入《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4年版)。施氏复检核《广韵》,缀拾补漏,又得八十字,于《集韵》得四
见《清平山堂话本》。
一卷。清吴昔巢撰。吴昔巢为晚清人,浙江海盐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其门人朱元庆刊刻,同时增入朱元庆的序,且序中只谈刊行此书缘起,并不涉及其他。书中根据经文来发挥其义,并不看重地理考证。吴昔巢在书
不分卷,佚名纂。《西昌县志》清乾隆间修,抄本。此志既不分卷,又无叙跋。其所记选举,断自雍正十二年(1734)。文武仕宦,亦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止。则其似撰自乾隆或嘉庆间重修通志时。此志虽简略,然